山东茌平57件远古文物“回家”,沉睡了4000年的“国宝”活起来

2020年12月1日,聊通社小编从今日茌平获悉,今天上午,聊城市茌平区在城区博物馆南门广场举行教场铺遗址出土文物入馆仪式,首批57件距今4000多年的远古时代文物将在茌平区焕发生机,供市民和游客参观、浏览。

据当地文旅局介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场铺遗址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强的观赏、教化功能,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同意,划拨给茌平区博物馆首批57件教场铺遗址出土的文物,包含了鼎、罐、甗等代表性远古时代的陶器,填补了山东省地方性国家保护遗址出土文物展示的空白。

聊城市茌平区教场铺遗址位于乐平铺镇,因孟尝君曾练兵于此而得名。该遗址属古济水流域,是当时华夏和东夷族交汇处,是传说中伏羲生息传延的根据地,也是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逐鹿中原时的活动地。

权威考古发现,教场铺遗址总面积多达17万多平方米,大约24个足球场那么大。因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国内无论等级还是规格都比较高。教场铺遗址被发现后,于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中国社科院中华5000年文明探源地之一。

让“沉睡”的“国宝”活起来,重新焕发光彩。据了解,目前当地文旅局和文保中心以教场铺文物“回家”为契机,将加快展厅维修、文物布陈进度,让区博物馆文物展厅尽快具备开放条件,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份文物和文化的盛宴。

Hash:3680a7d7346e4c2398d8f2fa0d0ea2c41e27e7ca

声明:此文由 聊通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