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打卡点来了!湘江沿岸第一座大型仿古城门已显雏形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

一个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应该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缩影,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

2019年1月,株洲市政协委员王波、曹清华、肖剑兰联名提交《留住“建宁印象”——关于整体规划改造建宁历史街区的建议》提案,呼吁市委、市政府以重现历史原貌、打造特色文化为目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经验,对建宁街区重新进行整理规划布局,改造建宁历史街区,留住“建宁印象”。

汉代风格的“建宁城门”已经初具雏形(记者戴凛 摄)

呼吁

留住城市的“根”

政协委员王波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株洲人,对早年间充满地域特色的建宁街区有着深刻的印象。

他说,通过多次与建宁街区市民的交流,发现市民对当前建宁街区的规划布局、发展状况有很多疑惑和建议。

经多次实地走访、调查,王波发现建宁街区存在发展定位失衡、历史特色缺失、布局严重滞后、各类隐患突出等问题。

对此,王波、曹清华、肖剑兰3位委员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高校和地区协会成立建宁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小组,设立相关课题项目,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发展报告。

同时,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建宁历史街区(一街六巷)的有机改造和更新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原貌的同时,打造一条文化特色旅游商业街区。

城建、城管等部门则针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情况,可借鉴长沙太平街都正街等老街更新改造经验,拓宽主街面宽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小而精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同时解决空间结构不合理问题。

在保护历史遗产方面,委员们还建议建设建宁历史文化照片博物馆,开展建宁历史照片征集活动,向市民征集历史老照片。

制定建宁历史街区发展保护规划,最大限度复原鲁班殿、徐家桥、建宁县衙、协丰绸布庄等建宁地标建筑,留住老城区的历史之魂。

还可培育文化旅游,如打造古街民宿、徐家桥美食街等,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

现状

仅有“古称”而无“古韵”

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芦淞区政府认真研究分析后,认识到,建宁作为株洲的发源地,历经沧桑巨变,建宁仅有“古称”而无“古韵”,原始风貌几乎无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是发展定位失衡。近几十年来,在现代商业的包围下,逐渐丧失了其历史文化的面貌,人文历史环境基本被破坏。

其二是历史街区特色缺失。老街区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保护和宣传。

例如,原代表着建宁历史文化的“三座桥”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建宁石板桥毁失、芦淞桥被覆、铁栏石桥被拆,导致传统文化体验缺失。

用贝壳磨制生产纽扣等代表着株洲传统文化的手工技艺失传,导致历史文化表现力不足,体验缺失。

目前,在本辖区范围内能够原址复原的老建筑基本没有,仅存一些老建筑的照片资料,致使人文景观体验的缺失。

其三是空间结构不合理。区域内房屋年代较久,整个老区的建筑权属80%以上都是自有住宅,房屋建设没有严格的建筑规范,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各街巷道路曲折、沿边参差不齐。

其四是存在多层隐患问题。用电线路普遍老化,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且街巷较窄,流通空间小,消防车等大型消防设备不易进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李家坪历史街区功能紊乱,生活区和各类小市场、五小门店相互交错,规范管理的难度很大,治理效果不明显;徐家桥步行街货品的集散随意,经营货品档次较低,出店经营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街区商业发展的品位。

已建成的分袂亭,成为“建宁印象”的重要部分 (记者戴凛 摄)

蓝图

多个规划关注历史记忆

到底该如何留住“建宁印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建宁历史街区规划改造方面已开展了相关工作。

如该局组织编制《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段整体建设工程规划》,20个开发地块中,建宁闸地块及建宁坊地块位于建宁历史街区内,根据这两个地块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对其功能进行了策划。

从空间布局方面来讲,建宁闸地块主要结合老株洲的历史文化,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古城门与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建筑通过水元素串联,营造各种丰富的灰空间,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文化符号达到人文与商业一体化;建宁坊地块则是全部保留鲁班殿及资福寺遗址,低层建 筑主要体现建宁坊传统建筑风格特色。

而在《株洲市建宁港综合整治规划》中,则梳理了株洲从古至今城市历史发展脉络,把建宁港沿线建筑及各景观要素作为空间载体,延续株洲传统历史文化,赋予株洲城市印记,以文化建宁、活力建宁、生态建宁为目标,打造株洲美丽的历史港湾,描绘株洲版的清明上 河图

该规划形成“一港、五湖,一镇、两街,十六景”的整体格局和建宁记忆、建宁水岸和建宁脉动三大区段。

其中建宁记忆段提出恢复、改建建宁河口水闸建筑,塑造传统尺度的空间意象:“老城门外古码头,分袂亭前相送别”的城门节点。

落实

“建宁城门”已显出雏形

规划到底落实得怎样?

20日,记者在建宁街道办工作人员宁翔的指引下,来到芦淞区建宁排渍站,在其上方,一个汉代风格的“建宁城门”已经初具雏形,这将是湘江沿岸的第一座大型仿古城门。

宁翔认为,通过这个古城门的形象,可以追溯这个城市的文化印象。

而与其一条马路之隔,分袂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近年来,在上述规划的指导下,株洲市推动了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并逐步对建宁历史街区启动了控规调整、用地更新、功能置换、老旧街区改造、景观提质、文化街区打造等一系列工程。

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株洲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年修订)相关条文对沿江建筑面宽进行单独控制,希望通过刚性保护、弹性控制和有机更新,还市民记忆中的一个具有老株洲特色的建宁街区。

下一步,还将结合委员和市民给出的建议,借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契机,重点分析研究株洲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做好专题研究,并通过梳理建宁历史街区的土地现状问题,厘清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源,寻找好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建宁记忆重现在大家 面前,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发展。

来源 | 株洲晚报

记者 | 戴凛

Hash:6373b39cbe21c96083fa89140c39ab0b65f9c2ec

声明:此文由 株洲晚报炜哥民生工作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