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州 | 走进寒岩村寻访唐代诗僧寒山子走过的足迹

今天台州发布《行走台州》专栏推出第12期,小布带您走进天台龙溪寒岩村,一起寻访唐代诗僧寒山子走过的足迹。

寒岩村,位于天台县龙溪乡,距离天台县城约30公里,由岩前、仰坦、后陈、下王庄、西山、上形等6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于村后的寒岩洞而得名。

古树、古桥、石板路、砖木屋、晒谷场,寒岩村保持着古村落的格局。记忆中古村的样子,这里都有。

寒岩村现为3A级旅游景区

山中村中云雾缥缈,恍若仙境

漫步寒岩村

明岩怪石嶙峋

千亩荷塘余香绕行

寒岩夕照惊为一叹

寒岩夕照

站在寒岩村口,向东眺望便是寒岩山。山中有一处寒岩洞(又称寒岩洞天),洞壁有“寒岩洞天”、“小清凉”摩崖石刻,置身洞中,禅定静坐,顿有远离红尘之感,唐代诗僧寒山子就曾隐居于此。

寒岩洞的东边,崖壁险峻,有一道瀑布垂直而下。每当夕阳西下时,瀑布之水在光影中折射出一道彩虹幻境,投射在崖壁之上,光影灵动,色彩绚丽,世人称之为“寒岩夕照”。自元代起,“寒岩夕照”被列入天台八大景之一。

宴坐石

寒岩洞口,有“龟”、“蛇”相守,皆是天然岩石生成,在石龟、石蛇的另一边,还有一块形体巨大的岩石,名为“宴坐石”,这里是寒山子日常冥思宴坐之石。

寒山子在寒岩隐居期间,国清寺丰干和拾得经常来看望寒山子,三人常与此石上禅坐谈笑。和合二仙那段经典流世的对话就在这宴坐石上诞生。

寒山问:“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明岩峡谷

明岩与寒岩相背而处,都是寒山子隐居修炼地。明岩北面山崖上有初来洞、朝阳洞、老虎洞。初来洞有眉岩上有狐狸斗鸡的天然岩图,洞内有"达摩祖师西来影",为清代乡贤齐召南宝论诗社旧址。朝阳洞现已扩建为朝阳庵,十分清静高爽。

明岩中段,峰顶有"金桔洞",峰下有"白马上西天"的大岩图,山底是近代供奉寒山子佛龛的洞中殿。中段南面山附近是著名的“五马影”。山谷的西面,也是明岩山谷的尽头,面临绝壁千仞,岩顶“明岩瀑布”潺潺而出,冬夏不竭,俗称“老龙喷水”。

千亩荷田

寒岩村的北面便是最负盛名的千亩荷田,每当夏日,寒岩的荷塘中长满了莲蓬,溢满了荷花香气,最炎热的季节恰是荷花开的最盛的时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风情一览无余。

以荷为媒,寒岩村建造了游步道、观景亭,打造文化艺术长廊,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至。九月初秋,千亩荷花同时盛放之景已成过去,但秋季仍有芙蕖余香。荷塘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栈道,沿着栈道走,秋风乍起,荷叶玉立池中,莲蓬渐落成“残荷”,别有一番风雅意趣。

沿村北路向小山坡上走,中间有“杳杳亭”,取自寒山诗:“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只见悬梁翘檐,站在亭上向东北面远眺,是美丽乡村街头后岸村,向东南望,能看到“寒岩洞”。

寒岩村中的和合婚嫁习俗

荷花既是寒岩村的旅游特色,也是“和合之花”。一千多年前,寒山与拾得就是穿行在这里的田埂小道,徜徉在荷塘中。拾得的手上常撑着一杆荷花,风流惬意地舞动着。

相传,有一天寒岩村中一户人家娶亲路过荷塘边,正巧遇上寒山拾得二人。二人笑容满面,立在路上,双手合十出言贺喜。于是主人家便问道“二位师父既上前相贺,可有何礼相赠?”拾得寒山面面相觑,忽然拾得灵机一动,将手中的荷花献给了新娘子。一旁的寒山见状,就走到送亲的队伍中,抱出嫁妆内一只盒桶。这是一只扁圆有盖的桶,用于装放针线。众人诧异时,只见寒山子打开盖子,从桶里竟然飞出五只蝙蝠。从此,民间将荷花与盒桶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时至今日,寒岩村结婚娶亲还保留着喝“和气汤”的习俗。新娘进门,夫家会端上一大碗红糖水,从公婆、叔伯、姑嫂到新娘、新郎,每个人都要喝上一口,意为“和合团圆”。

它也曾寂静荒芜

而今文化悠长,荷香悠扬

它曾经是一个人的桃花

如今成为了一群人的朝圣地

寒岩洞前,寒岩村

任岁月的潮水如何汹涌

它自安然

编辑:君帅

校对:逗丁、一舟

责编:旭敏

来源:综合“天台山旅游”、“和美龙溪”

Hash:e888a7ed580176d4e6a096e3967f8354f78c7c3a

声明:此文由 台州发布di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