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县这个村的始祖是由馆陶县迁过去的!

文留镇胡家庄村

地理位置】

胡家庄村,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5公里,距文留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东邻崔庄村,南邻高庄村,西与韩李庄村接壤,北与赵堌堆村相望。

【村名来历】

胡家庄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朝永乐三年(1406年),胡氏始祖三人携带家人由河北馆陶室胡堰村(小编注:大概是浒演村的误称)迁居到开州(今濮阳)),长(老大)适濮阳市区胡王合村,仲(老二)赴濮阳市区胡干城村,季(老三)留住内黄杨堌村。明末清初时,第十一世祖胡朝俊迁至濮阳县城东南50华里处定居,取村名胡家庄村。

【民族人口】

胡家庄村自胡姓始迁至今,先后有胡、管、杨、梁、鲁、李共六姓在此定居,全部为汉族。全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245户,1050人,耕地820亩,人均耕地0.8亩。

【历史演革】

1941年文留解放,胡家庄属于昆吾县七区管辖。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县,胡家庄属于濮阳县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文留乡政府。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胡家庄村归文留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文留撤社改乡,1986年撤乡建镇,称胡家庄村民委员会隶属文留(乡)镇政府管辖。自2012年起,胡家庄村已改名为文兴佳苑社区居委会。

经济发展】

胡家庄村20世纪60年代,土地沙化严重,水利条件极差,粮食产量极低,群众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直到70年代以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改善。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企业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培增。村百万富翁已达6户。

自2012年起筹资建文兴佳苑社区,经过6年的努力,社区初具规模,已建成楼房17栋,房屋520套,可容纳2080人居住。文兴佳苑社区辖胡家庄、韩李庄、高庄、崔庄、袁庄、酸庙、银岗共7个自然村,预计建楼房68栋,房屋2200套,可容纳8044人居住。规化占地724亩。总投资约2.1亿元。2014-2015年,胡家庄村被镇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村;2016年被评为镇先进示范村等。

文化教育卫生】

解放前村建有寺上小学,有4个班级;解放后建有胡家庄小学共8个班级。现已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文兴佳苑社区小学,占地40亩,建有3座教学楼,1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000多名。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已达20多名。

2013年投资120多万元新建了社区卫生室,一般疾病不出村。修建垃圾池17个,并有专人管理。截止2016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960人,占胡家村总人口的98%。并组建了中老年活动室,阅览室,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体育场健身器材齐全,游览区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形成了集文化、健身为一体的基础设施。

【古今人物】

胡殿斌(1902-1969),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南征北战,勤政为民。从1937-1945年间,一直活跃在豫北地区,敌人闻声丧胆。抗战胜利后任昆吾县公安局局长。在解放战争中,支前打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南下到云南,曾任云南省公安厅厅长,云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等职。

梁殿臣(1920-2014),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为地下党组织秘密送信,多次为八路军传递重要情报。有次被捕后,受尽敌人折磨,但始终未透漏出半点信息,被人们称为勇敢的秘密交通员。

杨殿发(1921-1995),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云南省丽江地区邮政局局长等职。

胡培增(1934-2010),中共党员。1955年从事联运站工作,任站长,1977年以来历任30多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为老百姓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培清,1936年出生,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预备队,曾任团长职务,复员后任吉林通辽市人武部部长。

胡培成,1940年出生,1969年被中国航空大学特招入学4年,历任班长、区队长(排长)。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委党校工作,1969年调任河南电视台首任台长、新闻记者,副高级职称,退休后迁居本村。该同志自幼喜欢书画,退休后到中州书画院、长征书画院从事书法创作,其作品多次获奖。

胡殿忠(1952-2017),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四十余年,教书育人,曾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模范老师,育人楷模等。

Hash:a932b3cfe535bfef4ae4c650e6b8dba32ff9bea0

声明:此文由 馆陶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