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汕尾人遗忘的公园

前两个月,我带孩子立仔去市区西门那里逛逛,他在玩健身器材,他发现不远处的墙有个小门,便要我带他去看看。我们家就住在坎下城对面小区有十余年了,坎下城有进去几次,觉得名存实亡,没有什么古韵残留。而这个小门一带,我却从来没有进去过。一进去,看到是香洲街道办事处树立的牌子,写着“不得在此处倒生活垃圾杂物”的字样,蓝底红字,分外显目。而牌子的周围是古朴的石头土垒,看起来很不协调。

再进去,是个篮球场,旁边也有健身器材。还有一座孔子庙,看起来也比较新。往山上走,这才看到一些景致,很是惊讶,怎么我在附近住了十几年,竟然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个公园,就是学生所说的后山。

这个公园还有些历史的,看到石上的碑刻,

此诗为民国十三年东莞何笃生题刻的,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距今近100年了。

奇石嵯峨古木青,公园芳郁点边城。

天空海阔龙腾甲,浏览飘然块垒平。

的确,来到这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这些嵯峨巨石,以前去陆丰碣石金厢滩,那些奇石让人过目不忘,其中的摩岩石刻很有人文气息,没有想到汕尾也有,而且就藏身在这座荒废的古城山下。岁月流逝,奇石依旧,而古木不再,见到的更多的是荒草萋萋,一片破败之感,而天空还是那么蔚蓝。“块垒”指心中郁结不平。当年诗人浏览公园景观后,心中郁结之情一消而散,而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继续往前走,好几块巨石,石头上的石刻字迹清晰,认真看了几首诗。

山静榕成阴,园公所憩繁。

具瞻希东尔,能否补青天?

此诗为民国十三年春州黄伯龙题。写的是山上绿树成荫,公园为公众所有,适合市民来休憩,末句取“女娲补天”的典故,这些石头如此之大,散落在此处,也有些大材小用,如果可作传说中的补天之用,方是物尽其用吧。

昔为城垣,今为游园。

与众共乐,花开鸟喧。

落款为民国十四年林勇中。此诗更是让人感慨不已。回来上网查资料,有叶良方先生的一些文字资料。原来“昔为城垣”,何等气势!据史料记载,坎下城由明崇祯九年(1636年),工科都给事、乡贤叶高标向崇祯皇帝奏准,为抗御盗寇袭扰,在坎下寨建筑“坎下城”,翌年竣工。而坎下寨则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乃是杀倭功勋陈聪所建。坎下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内面积7.2万平方米,周长1157米,城墙原高5.6米(现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垛口391个,抗敌楼两座,海防炮78门(现存2门),分东(永安门)、西、南(鸿海门)、北(拱极门)等四门,东、南两门各建有抗敌楼。而坎下寨始建之时,一面倚山,三面环水。斗转星移,古城已难辨昔日荣光了。

“今日游园”也名不副实了,想当年,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派军队驻守军事要地汕尾坎下城,并于城内创建粤军制弹厂。民国九年(1920年),新兴县籍的梁翰昭奉陈总司令之命,出任汕尾粤军制弹厂厂长之职,他见到厂后小山上林木蓊翳,巨岩垒垒,耸立环列于四周,颇具观瞻之胜,不禁大喜曰:“极富天然之公园也。”翌年,他发动全厂职工筹集兴建公园的款项。不久,陈炯明率领各位将领和社会名流视察坎下城兵工厂,梁厂长向其禀明筹建公园的设想,在陈炯明大力倡导支持下,工程于1922年竣工,梁翰昭命名为:坎白公园。坎白者,取之清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在坎下城设置坎白场署(管理征收盐税的机构),后来有人又称“坎下城”为“坎白城”。坎白公园的建设依石山的自然状态加以雕琢修饰而造,颇为壮观。建成之后,成为厂内职工和地方人士的游乐场所。粤军总司令部和省政府不少幕僚是前清秀才、贡生出身的,他们游览时往往雅兴大发,索笔题下不少诗作。公园管理者将这些诗作请石匠镌刻于公园内的岩壁上,成为一道人文景观。看此诗,可以想象当年公园的热闹之景。

依山辟地构园林,好景天然喜共临。

怪石屹如奇虎搏,古松竟作老龙吟。

惟伤劫后成残迹,遥想当时费匠心。

借问昔年人在否?空余破垒傍荒岑。

此诗是民国廿四年十月茂名杨爱周题。后来上网搜索,此诗写于陈炯明失败多年后,诗人闻名前来游览,交待了公园的地形特点。可惜他来时坎白公园已荒凉成残迹。仅仅十年之后,此公园就不复昔日热闹,迅速破败荒废,让人不胜唏嘘。而这持续的时间竟然如此之久,直到今日也没有再恢复,实在让人感慨。放学时分,有一些小孩子在巨石上跑上跑下,俨然乐园一般。

昨日傍晚,我再带孩子前去,这次是从鸿海门进去,穿过古巷的住宅,再到山上去看。

感觉石头边的杂草比上次来更加茂盛了,路迹难觅,垃圾杂物也随处可见,荒废之感不言而喻。

有些老人在榕树下聊天,说的是文天祥海丰方饭亭上被元兵抓住,还有人讲到前两日的建军节阅兵。天气炎热,在树下纳凉聊天,也有一份清心自在。

山上有关帝庙,是前几年才重修的。曾经的庙早已毁于历史的风雨,新建的庙并没有历史的古色古香。

用石头雕刻的军士赤兔马也是比较新的。

庙后有残垣断壁,不知是不是昔日旧制。

还有两块“关帝庙”的石碑,是不是以前旧庙所用的呢?就这样随意置放泥地上吗?

傍晚五点多钟,一老人关上了庙的大门,笑着说要拜的话明天再来拜了,然后,他一瘸一拐地往山下行去,留给我一个老弱沧桑的背影。

作为海边小市,汕尾市区内本来就不多人文景观,有如此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公园,却任其荒废,埋没于荒草杂物当中,实为可惜!不知道旅游局和文化局等相关部门能不能实地调研,重新规划开发,使其重泛昔日光彩,成为市内的一大人文景点。毕竟,市内的摩崖石刻极为少见,而市内也在大投入地建设奎山公园,这座公园不应该被汕尾人遗忘。

(坎白公园历史资料来源于网上叶良方先生的文章,在此致谢!)

Hash:0347be5727b91c1c63e7a21861e03e70fd155d41

声明:此文由 樂之書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