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点击上方“超人的旅途分享”和我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

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

上寺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

大雄宝殿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

九龙壁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山西大同影壁位于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

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 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

如果你想在环中国途中与刘海翔互动,那么请关注本公众号,实时留意他的行程,或直接留言交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海外段骑行的内容,请先关注本公众号,再查看历史消息,有大量骑行游记等你来看。

唯有梦想 方能远行

我是超人刘海翔,从威尼斯骑行到泉州。全程30000多公里,

重走丝绸之路。跟我一起上路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支持超人骑行!

Hash:2679f25ded292310181bf38f5ee547fa7a1c4ddd

声明:此文由 超人的旅途分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