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古迹寻踪:吴忠太子寺

吴忠西门,沿早元路向西行五公里,紧靠路北座落着一座寺院,这是吴忠古刹:太子寺。

走进寺院,人们看到的是两座新建的庙宇,空旷的院落,散落的砖瓦,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太子寺悠远的历史

1992年编印的早元乡志这样记述20世纪50年代太子寺概况:

古太子寺院面向正南,南北长约三十丈,东西宽约二十丈,四周有高约丈余的围墙,门前有一排六人才能合抱的钻天杨,寺院正门为土夯圆形拱门,门楼上建有高约丈余的火神庙

入大门约十五丈,筑有高约九尺,南北长十五丈,东西宽约十丈的土夯高台。高台上坐北朝南建有上殿,其门廊四根粗大立柱呈紫色,前檐横木上雕刻彩绘着各式花纹图案。

屋顶呈鱼脊形,挂青瓦,正面出檐,上殿下首,东西两侧对称建有娘娘庙无量殿。高台之下右侧建有城隍庙、三官庙,左侧建有玉皇庙、阎罗殿。

所有庙内泥塑虽经几百年岁月沧桑,仍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寺院内钟架上挂有一口古钟,古钟高约四尺,钟口直径三尺,生铁铸成。

钟面铸有献给特赐寺五个楷书大字以及百余名捐助者姓名,时间是大明十五年。

在寺院西北方丈余远处,建有一座砖塔,塔底座周长三丈,高十六层,呈六角形。寺院东南方不远处还建有龙王庙。

当时的太子寺建筑拱为一体,布局严谨合理,造型古朴大方,其势雄伟肃穆。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周围数十里汉族群众云集而来,烧香燃烛,拜佛求神,观社火,看灯影,热闹非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古建筑群,于1959年被有组织地拆毁了,寺院的地皮被当地政府占用,就连一些匾额和古钟存至1964年也被毁了。对这一有组织地破坏文物的行为当地群众无不感到十分遗憾。

现在的太子寺是经有关部门批准,当地群众捐款,在朱兴、杜生才等人的主持下,于1996年7月动工,至2002年建成。

太子寺始建于何时?现在没有定论,据民间传说建于元朝。

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征战西夏国时,为扫清障碍,决定先攻占灵州,大军驻扎在太子寺附近,随军行进的皇妃突然腹疼难忍,在侍女的搀扶下进入当时十分破旧的庙宇,不久生下了皇子。

成吉思汗安邦定国后,为答谢皇子安身立命之地,特批大批银两,重修庙宇,并给这座庙宇赠名“特赐寺”。直到现在,仍时有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前来焚香拜佛。

据冯克诚、田晓娜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1226年成吉思汗出兵西夏,连取肃(今酒泉)甘(今张掖),于灵州附近歼灭西夏主力,进围中兴府(今银川市)。

1227年,西夏国王李睍投降。同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军中,幼子拖雷监国。上述历史事实印证了民间传说事出有因,但无文字可考。

当地地方志根据太子寺古钟上铸有“大明十五年”的记载和有关史料断定,太子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但“大明十五年”提法不确切,大明十五年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位明朝皇帝的年号的十五年。

上世纪初太子寺一直被当作学校使用,笔者和当地六十岁以上的人,大都在这里上过学,对当地的太子寺和古钟上刻记的年代都有记忆。

其实,太子寺就是“特赐寺”的音转。“特赐”是皇帝才有的权利,在吴忠历史上确有皇帝为寺庙赐名之事。

据2003年出版的《宁夏文史》第十九辑陈田心的《吴忠市内两佛寺》一文记载:“兴教寺是永乐年间奉皇帝之命所改的名字,原名并不叫兴教寺,而称弥陀寺。”特赐寺是不是与这件事有点关系呢?

文图均源于J永成新浪博客

作者简介:蔡学文:男,汉族。1944年8月生于宁夏吴忠早元乡。1964年入伍,1965年退伍后进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1979年调银南行署工作,先后任行署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物价局副局长、工商物价局副局长、吴忠市民政局局长。

来源:口述宁夏

Hash:7274d386138efe55542d8d63e4ca2fd2b148c9f7

声明:此文由 吴忠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