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美丽 | 这个因矿而兴的小镇,竟与明代开国元勋有关?

寿王坟镇

位于承德市东南部

鹰手营子矿区管辖

曾因矿而兴

留有铜冶遗址一处

关于它的传说

也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传说

在2013年入选承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7年入选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王坟名字由来

寿王坟的传说有很多,最多的一种传说是与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有关。

"

明朝初年,开国元勋常遇春奉命带九万人马从北平府(今北京)出塞,扫除元军的残余势力。《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常遇春率大军曾经“鹿山岭”(今芦儿岭,在遵化北),“过会洲”(今平泉会州城),“进攻大兴洲”(今隆化县城北),最后进攻元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大破元军,战果辉煌。

《明史,常遇春传》记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是说常遇春率军凯旋途中,突然得了暴病,死在了柳河川。副将李文忠在他暴亡之地搭起寿堂(灵堂),供出征将士吊唁,明太祖朱元璋命将其遗体运回南京,赐葬钟山紫金山)。常遇春的遗体运走时,李文忠命人将常遇春的一些遗物,埋葬在“寿堂”之处。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后来由于常遇春被追封为开平王,寿堂坟改叫为寿王坟。

"

几百年过去了,常遇春之墓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下面的山麓中保存,留在柳河川的常遇春“寿堂坟”坟丘也一直保留至今。清朝乾隆初期,寿王坟归遵化州管辖,被划归在清东陵(100余公里)后龙风水禁地。同期,从山东省登州府到寿王坟的移民落户谋生,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一个较大的村庄,寿王坟由此而来。

寿王坟铜冶炼遗址

寿王坟坐落在燕山深处的沟壑中,地形似条带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战国末期和两汉时代就有人在此生息,先人在此地开采铜矿、加工冶炼、创造铜冶文化,留下了铜冶炼遗址一处,可以说是承德古老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寿王坟铜冶遗址位于寿王坟镇古洞沟门,据查该遗址经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亲自确认为西汉冶铜遗址。该遗址发现了矿坑、选矿场、搬运矿石的道路、冶炼场及附近的居住址。在冶炼场发现铜锭七快、铁锭数块,其中铜锭刻有"东六十"、"东五十八"、"东五四"、"西六十"、"西三五"、"西五三"字样,另有五块还刻有"二年"字样。除铜锭、铁锭之外,还有当时采矿用的铁锤、铁钎。

随着岁月的流逝,往昔的辉煌都成为历史。如今,辽金长城遗址、战汉冶炼遗存、常遇春衣冠冢等都成为寿王坟独有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人去探古寻幽……

历代人民在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学和口头文学,仅寿王坟的传说就有正史,野史两种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寿王坟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是寿王坟宝贵的无形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寿王坟传说的深入挖掘整理,可以清楚地了解战汉辽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寿王坟的古铜冶文化、历史事件、民间文学的传承情况,丰富寿王坟的文化内涵,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体现了历史价值观。

寿王坟的传说为人们增添了不少文化生活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世界观,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民间故事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做到历史永远延续不断档。

来源:河北文旅发布综合整理

Hash:38755bf18f2afc789a0a142f72147a0cf9845284

声明:此文由 发现河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