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区朝源观遗址入选2017年全市6大重要考古发现

1月9日,小布从重庆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朝源观遗址入选了2017年重庆市6大重要考古发现,其余五个分别是奉节白帝城遗址万州天生城遗址两江新区多功城遗址、玉米洞旧石器遗址、忠县坪上遗址

▲朝源观遗址俯拍照

朝源观的

前世今身

自古名山出名刹,坐落于四面山原始森林中的朝源观便是这样一座道教名观,有“武当行宫”之谓。朝源观道观之地,依四周7个小山峦呈现出“七星点斗”布局,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其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又以道教为主,占地约199.36公顷,位于海拔1382米的插旗山腰七星点斗之处,为杨复庵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年—963年)修建,而后经明、清两次大修,才得以留下这座庄严肃穆、气宇轩昂的著名古观。

天下第一奇联

来到观门,入眼有两副对联,右观门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左观门上联为: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下联为: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这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奇联”的朝源观奇联。这两幅楹联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特点,把广博的人生哲理概括了出来,用不同的句读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千百年来解读不一,却无一服众。所以有人称朝源观这两副楹联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读常新。因其内容丰富,学问艰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中国楹联学会首任会长魏传统将军曾为此留下“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待通家过此关”的无奈叹息;中国著名楚辞专家黄中模教授则为此留下“自非通家,关山可堪过得”的诗句。

针对“天下第一奇联”的奥秘,江津曾开展了一次面向全世界的有奖解答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了来自全世界2万多封解答邮件,由专家组成的评定委员会从中评出了二、三名,但遗憾的是,没有评出能服众的第一名,至今仍然空缺着,故也被称为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美石刻引人入胜

进入观内,一方雕刻精美的石台出现在眼前,此石台由一整块完整石料雕刻而成,中央雕刻有一龟一蛇,蛇身缠绕于龟身,颇为奇特,此为何物?其实,这便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中的玄武,玄武又名玄冥,乃北方之神“真武大帝”,号“执明神君”,居于北宫(天宫)。玄武有别于其他三神兽,因玄武的信仰在后来逐渐扩大,从而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朱雀则成就了九天玄女,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

朝源观之所以会将四神兽之一的玄武居于观门入口显耀处,是因为在我国神话中,玄武是淡泊、安静、归藏(就是收敛)、养生的象征。环顾四周,朝源观立于深山之中,体现了其“静”的寓意;而修道之人讲究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为本,体现了其淡泊和归藏的寓意;修道之人为何踏上求道之路,只不过是为求得永生,羽化升天,位列仙班,这又体现了玄武养生的寓意;加之玄武又是四灵之大帝,信仰更广阔,所以朝源观会将玄武居于要位就理所应当了。

此外,石台四周还有众多浮雕和刻字,一侧石壁上雕刻着一副麒麟神兽脚踏宝剑的浮雕,剑挂葫芦,踏云而行,剑和葫芦都是道教的象征,这只踏云而行的麒麟神兽寓意的正是道长们位列仙班后的生活。浮雕四周的刻字自然天成、形态端庄、铁画银钩,在石刻文字中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其中有“武当行宫”的雕刻字样,行宫是古代皇帝于全国巡游行居之宫殿,这里行宫作用与其相同,乃是武当掌教的重要行宫之所。而能当得上“行宫”二字的道观在全国并不多,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朝源观在当时中国道教中的地位定是不凡。

多行少许,便来到了“八卦池”,亦叫“放生池”。该池以太极八卦之形排列,湖中原有一口泉眼,建观千年亦不曾绝,泉水亦不会益处池面,然而,文革时八卦池遭到破坏,池上建筑尽皆被毁,泉眼之处亦被破坏。此后,观内修士也曾凿开被破坏的泉眼,然而,这口曾千年而不绝的泉眼竟从此消失,再无一滴泉水流出。

五岳崇观

在往里走,就来到了道观核心之一的“五岳崇观”,“五岳崇观”在道教的意义,相当于佛教大雄宝殿,朝源观的五岳崇观虽与其它观宇正殿大同小异,却又有其独特之处。朝源观的五岳崇观正殿依整块岩石向内凿空而成,形成一个内嵌式殿堂,殿堂大门四周则由许多圆浮雕相饰,门右刻有“老君碑记”等诸多奇异文字,比如:四个牛字组合在一起读做qǘn。类似文字在朝源观有很多,但是大多已无法识别。根据考证,这些奇异文字应该是道教自创的文字,其文字包含的意义目前已无法知晓,但其必然包含了道教的奥义于内,是道教的独有的三黄文。门左“经堂碑文”后面刻着“皇明嘉靖四十年岁次辛酉印文吉日”的字样,为朝源观建此经堂的时间(至于朝源观建于宋为何经堂却是明,是因为朝源观始建于宋后,历经发展延续建设长达数百年,故其距今已逾千年)。

大殿的正上方与传统道观相同均为太清、玉清、上清“三清”圣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三清”圣人右下方还屹立了一尊身披袈裟之人,这便是佛祖释迦摩尼,左下方则屹立了一位儒雅之士,便是儒家圣人孔子。一观集三教于一体,放眼全国乃至世界,仍是不可思议的,故朝源观以千年古观和儒、释、道三教合一而闻名于世。

中国是一个最具东方文化特征的文明古国,宗教信仰具有悠久而复杂的渊源,各种教派教义纷争,天下大多寺院供奉教祖、弘扬教义,都是各择其派、泾渭分明。然而像朝源观这样三教合一的庙宇,在我国宗教历史上当属一朵奇葩,它的存在证明了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并非完全互不相容,时分时合才是历史的真实,因此,朝源观在我国宗教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绕过五岳崇观前行,便来到了朝源观的饮水井,这口井与寻常进水不同,并非泉眼在井底,在该井之上竖有一尊顽童撒尿的雕塑,泉水自顽童下身“尿入”身前井水中,有趣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朝源观并非都是充满神秘的玄学、繁缛的教规或诡谲的人事,这类雕塑在今下也是前卫、创新的,更何况在千余年前。

在该顽童下的是一颗古泉眼,被人们视为“圣泉”。相传前来朝源观进香的信男信女,祭祀后均要到此饮上几口圣水,以此祈福消灾。不幸的是,该顽童却在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因认为其赤裸形象有辱观瞻,将其下体破坏,从此,这颗流淌千年的古泉眼仿佛是受到了不敬,也随着顽童下体被破坏从此消失无踪,或许是冥冥中的神灵早已离去。

杨来霖道长墓室

继续向前,来到的便是一座雕满浮雕、彩绘的墓室,这是朝源观创建人杨道人第三十九代传人杨来霖道长的墓室。墓室正面刻着“幽谷”、“含春”等字句。杨来霖道长的墓室分为内室和外室,外室上有一块用整块岩壁雕刻的彩绘浮雕,浮雕刻画的是一位儒雅青年俊才正席地而坐,身旁屡屡烟云萦绕,旁立童子二人侍奉左右。这其实是后来扩建朝源观的39代观主杨来霖的造像,塑像描绘的正是他羽化升天位列仙班后的情景。

在墓室内室中有一只巨大的石缸,此石缸是杨来霖道长羽化前按其要求用以盛放菜油的,可盛菜油1200斤。

杨来霖道长羽化前曾嘱咐弟子,将其肉身棺木悬于空中,不可接地,用石缸中的菜油点灯,须昼夜不灭,待灯残油尽,三年后便是他死而复生之时。可惜可叹的是,杨来霖道长羽化后,其弟子无赖,竟盗卖了石缸中的菜油,并把他的悬棺放下,将其肉身掩埋,而今只剩下这一空空如也的大石缸,让拜谒者去咀嚼人心叵测的苦涩……

关于其他五个

重大考古发现

▲ 在白帝城遗址出土的铁雷

▲天生城遗址东外城北

▲ 多功城遗址出土的造像头部

玉米洞遗址出土的骨片,上面有人工切割的痕迹

▲ 坪上遗址随葬物品

(来源:@江津发布)

Hash:90288fdab12b2ce41a580ff5991896630a6ef1e4

声明:此文由 江津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