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境内的北宋状元苏易简遗迹

来源史志江油

苏易简,字太简,绵州盐泉县人(县治在今绵阳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生于县之青溪。

易简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留心儒术的宋太宗特别重视殿试,责令贡士临轩复试,惟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太宗览毕,甚为赞赏,擢为甲科第一(状元),时年仅二十二岁。旋解褐作监丞,通判升州(今南京江宁区),迁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八年(983)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贡生考试,唐宋时称为省试,即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明清称为会试),公正无私,深得太宗信任。太宗雍熙三年(986)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即首席翰林学士)。不久,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不久移知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至道二年(997)病卒于陈州任上,年仅三十九岁。太宗闻之深为惋惜,挽词有“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语,并追授礼部尚书职。苏易简生前不仅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文房四谱》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总结笔、墨、纸、砚生产历史和制造的专著。

关于苏易简的出生地,由于年代久远,至今流传着多种版本。《宋史》记其出自铜山(今四川中江县)。由于古盐泉县资料散佚,其辖地实难考证,至今绵阳市境内的魏城镇、游仙区、三台县柳池镇等多地存有苏易简墓、苏母薛太夫人墓、苏里桥等古迹,但均系清末各地为纪念苏氏所建。迄今绵州地区记载较早的,当属清乾隆二十八年彰明县令陈谋编修的《彰明志略》,其中有关苏易简的史料应当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古彰明县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958年并入江油之后,遗存的地方史料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以致众多人文历史随之湮没无闻。

据《彰明志略》记载:“宋苏文宪公易简,世居邑之清溪,碑碣故址明代尚存。见绵州金太史记太白祠文内。今清溪泉现在香水场,但碑址失其传耳。又苏溪寺相传亦苏状元所捨云。”人物志中不仅为苏易简立有传,艺文志中更载有明嘉靖时进士、翰林、绵州人金皋[注]所作的《李太白祠堂记》,文中说“苏(颋)太平兴国易简状元之先,世居县之清溪,今碑碣故址在焉。是先生之生在彰明无疑也”。随后,志中还有一段彰明县令陈谋的评语:苏氏一门之在汉昌,于它书无所见。而太史金公记太白祠文内,则言之凿凿,且云碑碣故址尚存也。《宋史》载,易简为铜山人,以振官铜山故也。而宋《潼川志》则谓盐泉人,又或以为生于蜀之导江。今《绵(州)志》谓,州东杨匣户即盐泉旧县,翁仲故物尚隐跃可识,土人犹指薛太夫人墓为苏太婆坟,以家传有乐左绵山水及葬亲青溪。占数盐泉之说,参之似属有据,然其所谓坟墓云云者,要亦悬度之词耳。若金太史固绵人也,而指苏以为彰人,在当时必有确见,决非妄为附会者。夫彰素隶于绵,而又最密迩,统云“左绵”,殆亦犹李青莲之称“广汉郡”也,不然苏氏之宅里或分置两境焉,亦未可知也。今彰地犹有以“清溪”“苏溪”“盐井”称名,又苏溪寺传云苏状元所舍。

《乾隆彰明志略》载金皋《李太白祠堂记》

江油市九岭镇苏溪村内之古寺即传为苏状元所捐建之苏溪寺。2018年年初,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曾专赴苏溪村寻访。据当地村民介绍,原寺规模颇大,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山上的几座古墓也多次被人盗挖。村内今存利用当地土坯民房改建的苏溪庵,庵前有乾隆六年古碑一通,上有“川西道龙安府彰明县苏溪庵古刹”字云,想必彰明县令陈谋在编修《彰明志略》时亦到此地作过考证,见到过此碑。

注:金皋,字鹤卿,号谷庵,为明代光耀绵州的金氏第六代。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官右春坊、右赞善,充东宫日讲官。因犯颜向皇上进言获罪,被贬为荆州推官。致仕后以诗词自娱,著有《谷庵诗稿》。《直隶绵州志》评价其“正直端方,世之楷模”。

江油市九岭镇苏溪村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涉及版权请PM

Hash:109586bd833697f8ffed7a1e573e978d227c0332

声明:此文由 江油生活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