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山里遗存百年豪宅,戒备森严到处是玄机,村民自称孔子后代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幅员辽阔遗留下来的光辉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有些隐藏在现代文明不易接触到的边远地区,不受人侵袭,一切都保存良好,显示出一方的文化。 位于云南深山里的贝贡村就留存着百年的豪宅,处处是森严的玄机,当地人还称自己是孔子的后代。

贝贡整体风貌

云南在古代属于蛮夷之地,是各代藩王的属地,这里山连着山,就形成了封闭的环境,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聚集,留下了很多古老的村落。

独特的民居吸引来了研究学者和旅游业, 而建水县西庄贝贡村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个彝族村落,在西庄镇的西北角,西面与南面都和石屏县接壤,由于处在地势崎岖的深山里,交通不发达,无论是从西庄镇还是石过去,都要弯弯绕绕,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贝贡村古老而神秘的形象,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农作物和养殖业。

2014年, 贝贡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贝贡"是彝语音译而成,即山坳的意思, 贝贡村就是藏在山坳里的小村落。这里有九十来户,近四百人的人口,基本都是属于孔家姓,家家房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山上

站在村前的水塘望过去,全村都背靠着一座平缓的山脊,群树掩映之间, 半露出黄墙灰瓦,和挺翘的檐角,显出几分清幽静谧。村寨中的道路纵横交错, 像是人类肌肤自然的纹理,有些原始的气息被保存,天一黑就给人深沉之感。

《云南掌故》曾有记载:“ 六七十年前的村民都是依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想吃瓜果就种瓜果,想吃谷物或是麦子,就随心而种,没事的时候在半山腰来几句清亮的山歌,没准儿还能遇到对歌的知己。”这可能就完美地反映了贝贡村的生活状态,平淡往复却不让人觉得烦躁,始终都是悠游自在的。

孔姓彝族的来源

据说, 分布于建水石屏一代的孔姓彝族居民,都有着同一个祖先。建水官厅镇磨玉的大山,有一个大凹子村,村旁有三座孔氏祖坟,分别为始祖孔厚与夫人合葬墓、二世祖孔一德墓、二世祖夫人赵太君墓。三座坟茔即使历经风雨,依旧是保存良好,还有详细的墓志铭

2000年,前建水县历史文化研究组组长沈振宇对孔氏族谱进行翻译研究, 推断出孔厚原祖籍山东,为南京天府人,因乡试中举到贵州普安做官,为避战乱,曾改名为"普",隐姓埋名到了云南临安,即现在的建水。

而这里没有大规模战火,但流寇不断,孔厚再次辗转至大凹子村,依靠着山高林木密,与外界联系甚少。恰好当地发彝族土司也姓"普",热情好客地接纳了孔厚,他再此定居,生下儿子孔一德,后有了七个孙子, 就这样孔氏子孙在这个小地方繁衍开来。

自孔厚明代改姓"普"到乾隆三十五年恢复"孔"姓的二百五十年间,孔氏彝族都已"普"姓生活,至今在滇南地区,还有着孔普二姓是一家的说法。

在始祖和二世祖的名字里暗含 "厚德载物"之意,与中原文化相契合,过去的孔姓后人可能保留着越偏远就越安全的习俗。在深山里,就像是找到了依靠、荫蔽,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孔子后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迁徙与分裂,早已经呈现出盘根错节的状态,而 在云南这里,中原汉族与彝族完美融合。

清朝中后期,孔氏后人孔启贵到贝贡教书,成家立业,逐渐也发展起来了孔姓为主的村落。清朝末年,人口增多,但自然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贝贡村村民逐渐踏出大山,远走谋生。在当地有个走厂的传统,在外面赚了钱,就有了衣锦还乡的底气,回来盖房造屋,打理自己的日子。

百年老宅的玄机

孔氏的这一支血脉在深山里发展了这么多年, 中原的老家可能已经模糊,但血脉里的汉儒文化依旧被保留。

贝贡村的房屋从整体结构上看,属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格局,但保留了汉族的青瓦粉墙风格,内部的装饰也是大量采用了汉族的元素,大的横梁、柱子,小的一砖一瓦,四面的窗棱、檐角等都是用木雕、石刻来装饰。

书法绘画的挂件,要么是撰写的名言警句,要么是描摹男耕女织的场景,还有武松打虎、富贵牡丹游龙戏凤等元素的交织。

汉族与彝族文化毫不突兀地并存,在这个乡村里,展示出了不一般的华贵,历史的沉淀又赋予了他以厚重感。孔氏的宗祠选址按照了传统做南朝北的方位,始建于民国初期,这是在百年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栋建筑,几进几出的院子,雕梁画栋的房屋,都显示出不一般的底蕴。

在一处老屋的山墙外,为保护檐角瓦片不被过往的牛马刮蹭,就用了石头凿出凹凸不平的瓦沟,看着也增添了几分美观协调,功能发挥毫不受影响。在靠山的屋瓦上,有的人家专门制作了带有尖利铁钉的瓦片,这是为了防止有土匪山贼靠着山势窜上房顶。

而且在垒砌外墙的石头时,全以榫铆相连,形成了无比坚固的防御工事,从外很难攻破,主人在各个方面都是很用心建造起一个家。

中国保护完好的古镇或是古村落不少,但鲜有贝贡村在传统的建筑里,还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情来往。

部分建筑已经开始陈旧褪色,沧桑也显露出来,但依旧可以从木雕、石刻、字画间窥见不同时期的文字痕迹,那些有了几十上百年的图案,都间或流露出过往。檐廊间金色半褪的颜料还能窥见逼人的富贵,即使喧哗声再大,也不能掩盖过去的声音。

中国人注重安家,房屋就是一代人的血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之中,一个村庄都还是有人选择留下。 贝贡村的百年老宅处在云南的深山里,孔子后人们驻扎在此,修筑了既然能舒适居住,又能抵御外敌的家,让人看见传统的绵延。

Hash:9beac688f5d3bc0e777e914db84de2acbfcb3982

声明:此文由 古来征战吾必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