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云南大理老照片,大理崇圣寺宝塔与观音塘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图为大理苍山下的西门。

大理苍山下的西门。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图为崇圣寺三塔。

千寻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塔身高59.4米(台基上皮至塔顶铁圈盘上皮),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图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的是明代初年的五华楼,50多年前被拆除。今日所见之五华楼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

大理钟楼(右)。

观音塘又名大石庵,此庵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年)已有久远的历史。位于大理古城南4公里处,滇藏公路西侧。寺内有前阁、中殿、后殿。前阁与中殿均有观音像,前阁就是建在一个巨大的观音石上。图为大理观音堂(大石庵)。

三位穿着草鞋的士兵在观音塘建筑前留影。

Hash:7f4be3a486676197bc70f4de2b29c44cf21b7e92

声明:此文由 历史旧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