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邮便局旧址:见证邮政发展的历史建筑

建筑档案

地理坐标:长春市人民大街18号 建设时间:1907年12月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建筑规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文物等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规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文物等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邮便局旧貌。

在19世纪末之前,长春和当时东北地区大多数城镇一样,无论是政府公文还是民商信件,都是通过传统的驿站或者民信局传递的。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近代电信、邮政业务开始在长春崭露头角,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短短十年时间,长春就形成了中、俄、日三国邮电机构并存的局面,这也使长春被动地成为当时东北邮政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从1907年开始,“满铁”开始了长春附属地的规划和建设。在附属地区域内,“满铁”陆续修建了以车站、学校、邮电、医院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包括小野木孝治、太田毅、横井谦介、市田菊治郎等在内的许多日本设计师都来到长春,参与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此后不久,“满铁”长春附属地的街头慢慢出现了许多有着西方古典与近代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近代建筑,其中一些保存至今,1907年建成的长春邮便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长春邮便局平面呈L形,转角处高起,上覆穹顶,顶四周开设有老虎窗。正门主入口两侧有4根爱奥尼柱贯通一二层,两两相对,这种扶壁柱装饰和顶部双出檐设计,增加了建筑整体的厚重感。这栋建筑在形式上十分明显地照搬了欧洲建筑样式,立面细部的装饰也都体现出鲜明的欧式风格,正门入口雨篷的装饰、墙身横向的压线、拱券式窗楣、檐口的山花造型,无不体现出欧式建筑元素的影子。也许正是由于这栋建筑典型的欧陆风格,使得很多长春人或者外来游客误以为它出自欧洲设计师之手。长春邮便局建成后,便和与它一街之隔、有着圆拱穹顶的“满铁”长春附属地警察署共同成为当时这一区域内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常常一起出现在当时的明信片上。

长春邮便局旧址现状。

随着业务的增加,对使用面积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长春邮便局陆续将建筑南侧、东侧向外延伸,将原本短小的L形,拉伸成了现在狭长的L形。

长春邮便局旧址这座有着典型欧洲面孔的折衷主义风格近代建筑,在1907年建成至今的百余年里,虽然名称多次改变、隶属关系也几经变更,但是作为邮政机构的使用功能却未曾改变过。2016年,有关部门对长春邮便局旧址进行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得这座百年建筑既能完整地展示历史风貌,又能更好地履行邮政服务职能。

来源:长春日

Hash:48e4d934709ecc0c230e1b9ea1d84a2bb5fb1b5e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