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的探秘之旅(三)

四月,风柔雨细,草绿花红。

翩飞的《鸿雁》,

带着春的祝福,

凝聚春的期盼,

放飞春的畅想,

收获春的心愿。

踏着春的脚步,

乌拉特中旗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穿越边塞古城的探秘之旅:希热庙→阿其山叉枝圆柏自然保护区→新忽热古城→茫恒敖包→查石太大峡谷

1、希热庙

希热庙位于海流图镇东12公里的希热山中,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此庙是在康熙帝资助下兴建的,它的创始人是呼勒庆贵禅师。庙宇蕞兴盛时僧人达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热(现乌兰巴托),名扬四海,成为东方二十一个佛教胜地之一。

2、阿其山叉枝圆柏自然保护区

阿其山叉枝圆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中部,分布在巴音哈太、乌兰苏木境内,南北长约17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总面积达14787.5公顷。距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30公里。

叉枝圆柏,俗称“爬柏”,属我国珍稀树种之一,由于此树姿身独特,匍匐于地面生长故而得名。这种柏树多生长于山坡上和沟壑中,爬行生长,常年葱绿。把这种柏树的枝叶点燃,气味特别芳香,可做制香的原料。叉枝圆柏属长绿灌木,四季常青,游人至此,很远处即可闻到柏树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疲劳顿消,从远处看,圆柏装扮的阿其山浓绿秀丽,成为了大漠戈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保护区内蒙古百灵、野鸡等动物出入其间。

3、新忽热古城

新忽热古城,又称城圐圙,位于新忽热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千米处。该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800米,南北长约960米。古城主体建筑为夯筑,城墙遗存蕞高处可达8米,基宽8米。城址坐北朝南,南墙与东、西墙中各设一城门,门宽12米,门外设瓮城,四角设有角楼。城址南北墙及东西墙均有马面。

根据现有资料和城内采集到的陶器残片以及墙体遗存物碳十四检测推断,该城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为汉塞外受降城,后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等历史阶段。现存的古城在唐朝时期应是燕然都护府,但仅存在15年后就迁往现蒙古国的肯特山。到宋时期,这座古城又被西夏人利用并加以修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形制,这个时期,此城应是西夏黑山福威军司所属边城。蒙元时期,新忽热古城为蒙古人所用,即“兀剌海城”,是内地到漠北的驿道之一。古城蕞兴盛的时候是元代,到明代逐渐衰落。2013年,新忽热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茫恒敖包

该敖包位于新忽热苏木新忽热古城东北300米处。遗址坐落在高坡上,高6米,底部直径12米。敖包南望新忽热古城和新忽热苏木,坡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这座款包是东公旗(今乌拉特后旗)旗府敖包,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20世纪40年代起,每年6月都要在这里举办大型祭祀活动。

(2017新忽热茫恒敖包祭祀:刘斌摄)

5、查石太大峡谷

查石太大峡谷位于石哈河镇楚鲁图村境内。查石太即“有雪的地方”,石哈河境内的查石太也叫“哈塔古(硬)查石太”,因冬季积雪压实难以融化而名。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查石太的积雪缓慢融化,涓涓细流汇聚峡谷,成河汇瀑,滋润着这方土地,造就了大峡谷纯粹天然的秀美。这里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景区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林壑优美。峡谷壁立如削、石头奇巧怪异、林木苍翠欲滴、山泉谷底清流,天成地造一生态地质公园。景区北依草原,南临秦长城,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北方乌拉特草原一望无际、苍茫辽远,南方河套平原阡陌纵横、五彩斑驳。

内容来源:《朔北风物》作者:刘斌

图:已标明出处,部分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蒙古旅游网汇编)

Hash:63dad89006d99c6b410119d88a346536845f8630

声明:此文由 巴彦淖尔文旅广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