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祖大寿兄弟“祖氏石坊”

辽宁兴城市城内南门大街,一 南一北相距约85米,矗立着被称为 “袓氏石坊”的两座,是明末崇祯 皇帝为表彰祖大寿、祖大乐兄弟抗清 的功绩而恩准建造的。南坊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系为明前锋总兵官袓大寿而立,名为 “忠贞胆智”坊,因其有倒塌的危险,

1969年时经省批准暂行拆除;1988 年兴城市人民政府将牌坊按原样重新 竖起来。该坊距南门108米,俗称“头道牌坊”,高约11.5米,宽约15米,为仿木结构。四柱 三间五楼、单檐虎殿顶,用青石建造。在坊额的竖匾上镌有“玉音”二字,即是说牌坊是皇 上“金口玉言”批准建造的。主楼下面有匾额字板三层。南面上层匾额刻“忠贞胆智” 4个. 大字,意为称赞祖大寿忠心耿耿,智勇兼备;北面上层匾额刻“廓清之烈” 4个大字,其意是 称赞袓大寿为明朝镇守边疆、抗击外敌、保境安民立下了显赫战功。南北两面中层匾额同 刻“四世元戎少傅” 6个大字,“四世元戎”是指祖家四世为将,即祖镇、祖仁、袓承训及袓大 寿四代。少傅,古时候官名,明清时为大官司的加衔。下层刻诰赠祖大寿上三辈曾祖父镇、 祖父仁、父承训的官衔及祖大寿的官衔“钦差经理辽东挂征辽先锋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少傅 祖大寿等子。牌坊上的子均由明末大学士、少师孙承宗题书。牌坊明间两根石柱南北各 以一对巨型石獅相抱,拱背侧首、东西相对凝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石坊上雕刻有双龙、 骏骑出征图、侍从图和人物、花卉、海兽、鸟、莲纹等精美图案,雕工精湛,令人赞叹。

北坊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系为袓大寿的堂兄弟、明边关大将援剿总兵祖大乐而立,名为“登坛骏烈”坊,为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单檐庑殿顶。主楼坊额上,同祖大寿 坊一样,也嵌有镌有“玉音”二字的竖匾,在竖匾下有横额两重。上层匾额南面刻“登坛骏 烈” 4个大字,意为称赞祖大乐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元勋初锡” 4个大字,意思是 说竖立牌坊是竖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 边款为“崇祯戊寅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侍郎方一藻题”。下层匾额刻 诰赠袓大乐上三辈曾祖父镇、袓父仁、父承训的官衔以及袓大寿的官衔“特晋荣禄大夫援剿 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袓大乐”等字。整座牌坊形制与祖大寿坊相似,只是更加高一些, 高16.5米,宽13 ,用赭色石料建造,额枋上浮雕双龙、海马牡丹、莲荷、秋菊等图案,立柱 上镌有楹联,柱下部靠柱有4大4小石獅子,造型逼真生动。崇祯皇帝为表彰祖氏兄弟忠心 保卫辽东疆土的抗清功绩,还亲自为牌坊题了楹联,以资褒奖,称赞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功 勋卓著,美誉必将永传后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牌坊建造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 山之战时,袓氏兄弟俩却相继叛明降清了,这对祖氏兄弟功德牌坊遂成为贻笑千年的历史 笑柄。

那么,既然这两座牌坊已成了为“叛徒”歌功颂德,为何却还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呢?中 国的老百姓历来是忠奸好坏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为什么三百几十年来,人们不把这两座 “叛徒”的牌坊砸毁推倒呢?这是人们在看到“祖氏牌坊”时常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据考 析,这里大约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是祖氏石坊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值得 加以保留;第二是我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各民族统一战争是个比较的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 地站在汉族的立场上来判断是非,尤其是清朝入关统一全国后,满汉之间民族融合大大加 快,特别是“康乾盛世”的出现,使人们心目中满汉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所谓“叛明降清” 也就渐渐被淡化;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人们对祖氏兄弟由于崇祯皇帝的昏聩糊涂、刚 愎自用而被迫降清,抱有很大的同情心。据查考,祖大寿是一员猛将镇守边关屡立战功, 由游击将军而升任总兵。在明末名将袁崇焕为辽东主帅时,有一次,祖大寿因事当死,全赖 袁崇焕救助,幸免一死,而且袁崇焕还将他选拔为前锋总兵官。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处于 垂亡之际,他虽想力挽狂澜,挽救明室,但其为人“制置乖方”,极为多疑,刚愎自用,言而无 信,出尔反尔,听信奸佞,因此,当清军因无法战胜袁崇焕而使用反间计时,他轻而易举地 中计上当,将抗敌立下大功的袁崇焕逮捕下狱。作为袁崇焕前部先锋官的祖大寿,他非常 清楚袁崇焕是被冤屈的。但是由于崇祯皇帝极为多疑且刚愎自用,祖大寿“在旁股慄,懼并 诛”,根本不敢为袁崇焕辩白。随后,祖大寿就与副将何可纲出宫,率军东归,且毁山海关, 使朝廷震恐。于是,崇祯帝便逼迫袁崇焕手书召抚祖大寿,又亲自密令祖大寿“上章自列, 且立功赎督师(袁崇焕)罪”。袓大寿听信了崇祯皇帝的话,于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 击退了包围东京的后金军队,解了东京之围,迫使后金遣书议和。然而,崇祯皇帝出尔反而,并未兑现前面对祖大寿所作的“立功赎督师罪”的诺言,在后金兵撤离后,于崇祯三年 (1630年)七月,竟用最残酷的磔刑杀害了袁崇焕。祖大寿本拟立功赎袁崇焕以报恩,岂知 不仅未能为袁崇焕“赎罪”,反而加速了袁崇焕的极刑,这使袓大寿痛心之极,也使他对昏聩 刚愎、反复无常的崇祯皇帝寒心至极。正因为有了这个极其惨痛的教训,因此,当崇祯十五 年(1642年)十二月祖大寿守锦州粮尽援绝,乃至达到城内人相食的惨境,“大寿战守计穷” 时,他终于下决心离弃了那个既不值得“忠”,也不值得“保”的崇祯皇帝,归降了清朝。由 于崇祯皇帝如此之昏聩、刚愎、多疑、反复无常、残害忠良,故而人们对祖大寿背叛崇祯皇帝 也就不过于苛求,多加指责,反而还抱有一定的同情心了,因而也就对他的牌坊另眼相看, 允许它们在世上留有一席之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三百几十年来,在当地,人们不仅未将 “祖氏石坊”砸毁推倒,反而还把牌坊上的石獅子视为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征,每到农历 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汇到石狮旁摸石獅子,当地民间传说摸到石狮的哪一部 分,自己身体哪一部分的疾病就会痊愈。

另外,有的民间传说中说,“祖氏石坊”上“玉音”的“玉”字第二横道右下方的“、”移 到第二横道的右上方,是因为建造牌坊的石匠不满意祖氏兄弟没有皇帝的圣旨,只有皇帝 的口头答应就自己给自己立牌坊而故意错刻的,而且还有一个石匠不顾祖氏兄弟要杀他的 头,斥责祖氐兄弟欺君罔上。根据查考,这个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纯粹是民间一些缺乏历 史和古文字知识的好事之徒凭空胡乱编造出来的。因为,第一,造牌坊时,袓氏兄弟正是抗 击后金入侵立下赫赫战功之时,当时两人深得民心,老百姓决不会因造牌坊而对他们不满, 故意与他们作梗的。第二,祖氏石坊上的“玉”字其实并没有刻错,根据对《说文解字六经 疏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近代的《金石大字典》及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等典籍的 查考,这只不过是“玉”的一个异体字而已。事实也正是这样,至今我们仍可在一些年代早 于“祖氏石坊”的古代牌坊上,见到“玉”字的这一异体字。如,立于山曲阜孔庙大门前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造的“金声玉振”坊的“玉”字即与祖氏石坊上所刻 的“玉”字相同,而时间比“袓氐石坊”早了将近一个世纪。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石匠不满祖氏兄弟造石雕牌坊而故意刻错的。

文章出于网

Hash:f33ade59bac61ec96760682cacd1b16b43d8f00a

声明:此文由 嘉旭石雕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