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独一无二的桥,就在宕昌这里!

官鹅沟有座桥,名叫鹿仁廊桥,是一座陇南独一无二的桥。

陇南多山,山大沟深;多水,水流湍急,这里自然多桥。不必说邓艾伐蜀时建造过的邓邓桥,文县著名的阴平桥;更不必说那见证了吐谷浑与陇南羌藏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伸臂木梁桥(“河沥”),单那种类繁多,遍布各个村寨沟壑之间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廊桥),栈道桥、藤索桥铁索桥、石拱桥,及至现在四通八达、气势恢宏的座座钢筋水泥桥,真是不胜枚举,令人目不暇接。

2008年11月中旬的一天,朋友火急火燎地找到我,要给帮个忙:他承接了个活,要在宕昌官鹅沟风景区鹿仁村那儿修座桥,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桥上走廊,桥身单孔,钢筋水泥建造。廊上架构12副隔板,他要我为这隔板创意设计24幅宕昌“羌藏历史文化演变”为主要内容的画。

朋友承揽的“工程”我并不感兴趣,但对他把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在一个建筑——特别是风景名胜区建筑景点上的想法,却大为赞赏,我深知,那是他身体力行地弘扬陇南地方史文化的独特方式,更饱含了对家乡如醉如痴,一往情深的爱恋。

朋友见过我在期刊上发表的一些人文画,也知道我非专业画家。见我对他的提议虽兴奋,却仍有些犹豫时,立即解释:“别的事你别担心了,对陇南历史文化你是行家,我最需要的是你对宕昌羌藏历史文化的浓缩与提炼。只要你把24幅画的主题方案提炼出来,再设计个草图,比如说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哪里是牛羊,哪里是房屋、村寨、人物、碉楼、或者树木?只要有这些基本的主题构图,我专门从四川阿坝请来了六七位画匠,他们不懂历史,创意也不行,但只要你在草图上给他们一个提示性的符号,精细活儿他们做的却极好,画出的牛眼儿珠子都闪光哩!”

我允诺了朋友的请求,由于他请来的画匠几天前已驻扎在官鹅沟“等米下锅”,时令亦入冬季,接连阴雨后,陇南天气已很寒冷,他们工期又紧,于是我和他一起加班加点,巧妙构思。第三天,《鹿仁廊桥“宕昌羌藏传奇”美术提纲》及《鹿仁廊桥设计草图》便顺利出炉。

结合宕昌独特的历史文化,我把此“连环画”式的“宕昌羌藏传奇史事”设计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宕昌羌族传奇》,主要包括:古羌人发祥于三河黄河、赐支河、湟河);羌“无弋爰剑藏穴中,秦人焚之”;“爰剑与劓(yì)女遇于野,羌人推以为豪”;爰剑后裔各自为种(羌族分徙);宕昌羌部落;酋帅统领宕昌羌部落;宕昌羌贡于北周;首任宕昌国王登基;宕昌十二代国王图(上,6人);宕昌十二代国王图(下,6人);宕昌与吐谷浑、仇池疆域图;宕昌国亡于北周。下篇为《宕昌藏族传奇》,主要包括:宕昌羌民族大迁徙;大鹏鵰创世传说;吐蕃入侵陇南;唐蕃清水会盟;文成公主入藏;木令征统治宕昌;宕昌兴佛;编发异服;茶马易市;羊马城风云;蒙古占领宕昌;土司时期的宕昌蕃民。

宕昌羌藏民族历史文化极为深厚。公元307年,西北游牧的羌族首领梁勤统一部族,建立了陇南惟一的羌人政权——宕昌国,至此,崇信羊图腾的宕昌羌人进入了长达142年的国统时期。土蕃入侵陇南后,木令征率众占领宕昌,辖木家十三寨,此后,宕昌羌大部融为藏族。《魏书》及《周书》说,宕昌在梁勤以前“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且“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无徭赋。惟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收养犛牛、牛、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欲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南齐书》说宕昌羌的习俗是“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宕昌王梁勤及其后继者,虽然为国,却常常向比邻的南北朝政权纳贡,并受册封。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当时的宕昌王梁弥定因屡犯北周,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将田弘讨灭宕昌国,并在原地设立宕州,宕昌国灭亡。

吐蕃入侵陇南后,宕昌先吐蕃化,藏民族形成后,宕昌原住民或藏化、或渐次汉化。官鹅沟鹿仁村、阴坪村,新城子乡大河坝村,这里的羌藏文化遗存,迄今仍随处可见,文化遗俗,丰富多彩,淳朴神奇。

《鹿仁廊桥“宕昌羌藏传奇”美术提纲》及《鹿仁廊桥设计草图》始于“古羌人发祥于河湟”,终至晚清“土司统治”时期,数千年波谲云诡、波澜壮阔的雄浑历史,现如今,被浓缩、定格在小小的24幅画作之中。两年后,有幸陪甘肃省地方志办领导去官鹅沟,第一次见到经过“再度创作”后,呈现在鹿仁廊桥上自己的“杰作”,虽觉四川画匠摹画的实在粗糙,但那段被我浓缩的历史却仍马蹄的的,剑荡风云,历历在目,我十分激动,省市同游者亦感到极为高兴。

桥是沟通此岸与彼岸最便捷的途径。鹿仁廊桥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和游人,更穿越了数千年尘封的历史,引领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忘情山水的同时,多了份人文情怀,沐浴了一次羌藏文化神奇的洗礼。

来源:宕昌旅游

Hash:7cd21b42a725213d9d27c0292bcdf939625646fd

声明:此文由 陇南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