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大传统民居

海南的传统民居显现出极大的文化包容性,今天三每为大家介绍海南省传统民居四大块十种类型。

琼南民居

疍家渔排

“渔排”是海南疍家民居的典型样式之一,是疍家人在延续传统水居船屋、临水吊脚屋(也叫“疍家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生产和生活需要建造的,也是现代疍家人为了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的集养殖、捕鱼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样式。

主要分布:目前,在岛上最大的渔排是陵水新村港的。这里有500多户、1000多人生活在渔排上。

崖州合院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

主要分布:乐东至三亚等市县沿海汉族村落。

琼北民居

火山石民居

火山石传统民居多始建于明清时代,历史背景浓厚,不过现存的火山石民居大豆经过翻新。火山石传统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宽,长进深,两户间形成长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风格受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多风雨的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以火山石为主体建材的热带风情建筑。

主要分布:海口西南山地区、定安澄迈北部以及儋州市木棠镇、峨蔓镇。

多进合院

多进合院并没有脱离大陆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仍然延续了大陆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空间布局。多进合院式传统琼北民居的基型是由正屋、横屋、路门院墙等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代表建筑有文昌富宅村韩家宅

南洋风格民居

这种风格民居的基本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琼北民居基本型的基础之上,只是外观装饰、某些空间布置、构件、规模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形成具有琼北特色的南洋风格传统民居新形式。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部分村庄,存量较少。代表建筑有文昌文成松树村松树大屋和会文镇欧村林家宅

南洋风格骑楼

南洋风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存量较多。代表建筑有海口骑楼和文昌铺前镇胜利街骑楼。

琼西南民居

儋州客家围屋

命运多舛但却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客家人来到海南岛并居住于此,形成了当地的客家文化,而儋州客家围屋则是这些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生动体现。

主要分布:儋州东南部地区,以和庆镇、南丰镇范围为主。代表建筑有儋州南丰钟鹰扬围屋和南丰海雅林氏民居围屋。

军屯民居

军屯民居是儋州市西北部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其院落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布局形式,经过时代演变,民居的建造也开始与儋州西北部地区的环境相结合。

主要分布:儋州西北部地区。代表建筑有儋州王五陈玉金宅和王五谢帮约宅。

琼中黎族民居

船形屋

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

主要分布:黎族居住地区,代表建筑有东方市白查村船形屋和俄查村船形屋。

金字屋

随着黎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接触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人的房屋建造技术,村寨中古老的“干栏”式住宅建筑越来越少,而代之以结构、材料都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仿汉式金字顶房屋。

主要分布:黎族地区均有分布,白沙润方言区和保亭及陵水赛方言区较为集中。代表建筑有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和初保村金字屋。

来源: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海岸生活杂志等整理汇编

Hash:38776cbe4f9fd08a05ea480d72ac1ef8de1b99e2

声明:此文由 吉报盛景房地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