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遗址又逢春

汉长安城遗址 (记者 冯炜 摄)

两千多年前,曾有个强盛的王朝,奠定了汉文化的基石,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两千多年前,曾有个繁华的都城,以36平方公里的规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如今,这个都城的遗址,就沉睡在西安的西北角。这就是曾承载大汉辉煌的汉长安城遗址。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并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在这3年多时间里,昔日的汉家皇城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正在迈向自己的崭新时代。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其间多次来到汉长安城遗址调研,强调要坚持文物保护和民生改善并重,把遗址建成展示古都特色、增进市民福祉的“宝地”。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不仅是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工程,也成为展示西安形象的生态工程,惠及市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记者 肖雪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从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开始,天地万物就进入了又一度轮回。春雨淅沥,春风暖柔,吹绿了灞河边的柳树,也吹绿了未央宫前殿的大槐树。位于西安西北角的汉长安城遗址,迎来了特区成立后的第四个春天。“现在还影响我们生活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发源于这片土地啊。”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会长、西安民俗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感叹说。其实不止是节气、历法、节俗、礼仪,还有汉字、汉服汉风、汉文化,谁能想到这些发端于两千多年前大汉王朝的林林总总,至今还生动地存活在我们身边,如春风春雨般润物无声。

最穿越 汉家皇城“隐身”古城西北角

如果你细心地看过西安地图,一定会发现方方正正的二环路,在西北角拐了一个弯,始建于公元前202年的汉长安城遗址就安静地“隐身”在这个角落里。在这片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绵延的黄土城墙、残存的宫殿地基、遗留的瓦当青石,一切都好像还停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西汉之后,又有10个王朝在此建都,就连近日成为考古热门话题的海昏侯刘贺,也曾作为汉废帝在汉长安城里做过27天皇帝。作为都城,汉长安城的实际使用时间近8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

全盛时期的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内有未央宫、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及八街九陌、长安九市等,仅城墙周长就达25公里,为同一时期罗马城的2.5倍。得益于历代王朝与遗址区群众的倾力保护,历经2200多年整体格局完整保存至今,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汉族、汉人、汉语、汉字等概念均诞生于此,毫无疑问,这里就是汉文化的原点、汉民族的精神家园。

“民族文化的印记是什么?就是这些遗址。汉长安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国家要确定最重要的十处遗址的话,它一定在其中。”在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眼里,汉长安城遗址地位之崇高可见一斑。

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上侧耳倾听,风中仿佛隐隐而来,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这里接受群臣朝拜,山呼万岁;霍去病在这里掷地有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马铃声声,张骞手执旌节出使西域,并由此开创出古代丝绸之路。可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曾经的汉长安城变为了农田和村庄,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成了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Hash:a9f3acebb1f11d144e5a4bec2d3651179792433d

声明:此文由 西安新闻网-西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