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为何出现在湖北随州?

很多人奇怪于隋朝的国号,隋文帝杨坚是怎么想到硬生生造出“隋”这个字的。其实,杨坚创建的这个帝国,本来叫随朝。杨坚在北周时期袭封父亲杨忠的爵位——随国公,称帝后就定国号为随。而且,杨坚本人曾当过随州刺史,对“随”还是很有感情的。可是,杨坚觉得“随”字的“辶”旁不吉利,有离开之意。杨坚脑洞大开,去掉“辶”,改“随”为“隋”。

隋朝国号源于“随”,那么,随在哪?现在湖北北部的随州市,就是历史上随国的故地。 随国的创立人是谁?如果你看过《封神演义》,应该不陌生,他就是南宫适。南宫适姓姬,是当时西岐国两大元老之一,另一个是散宜生。南宫适官拜大将军,为周武王伐纣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西周大封功臣,南宫适就封在了“随”。

地理位置上看,随国北边是现在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的桐柏山,南边是汉水、长江。土地非常肥沃。随国是西周时汉(水)东诸国中的比较大的国家,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

作为汉东诸国最强的随国,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西周王朝监视南方不听话的楚国。楚国向来不服西周,所以随国带着唐国、邓国、郧国等小国,作为西周王朝在南方的战略屏障,阻止楚国势力北上。随州相传是神农耕耨之处,被称为“神农故里”,随州北面是桐柏山,西南面是大洪山,其间是丘陵坡地。夹在两山之间的狭长平原,在商周时代,是通往南方的要道,军事意义非常重大。

周室东迁以后,随国成了楚人扩张的主要障碍。两国之间经过数场战争,楚国逐渐强大,但也一口吃不下随国,只能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盯着。但是当楚国变强后,随国根本无力阻止楚国。在混乱的春秋年代,随国逐渐沦为楚国的附庸,反而成了楚国北上掠地的基地。到了战国时期,诸国兼并日益惨烈,作为小国的随国,无力改变命运,最终被楚国吃掉。

随国的故事,其实是没什么好讲的。接下来,咱们讲另外一件你熟悉的事。

1978年,在随国旧地,现在的湖北省随州市境内,发现了曾侯乙墓,出土了稀世珍宝的曾侯乙编钟。你会说,这是曾国,和随国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

关于曾国,在春秋战国的史料记载中,只有鄫国(缯国)的记载,这些记载中说的鄫国位于泗上地区,和鲁国为邻,春秋后期被莒国所灭,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从地理上来看,鄫国和曾国不是一个概念。既然如此,曾侯怎么会葬在随国。而且从出土的文物上看,可知曾国国势一度非常强盛。这么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怎么不被史书记载?更离奇的是,已发现的随国青铜器的铭文,写的都是曾国。

学术界开始争论,直到2010年。

这一年,距离原曾侯乙墓所在地约20公里处,随州叶家山岗地,又在出土的曾侯舆编钟上发现一段铭文,“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这段话,是说曾侯辅佐周文王和武王,灭商后被派到南方监视南方诸国。这说的不正是南宫适吗?最终,学术界确认,随国和曾国,其实就是一国两名。

随国国君为何自称曾侯,有学者进行了推测。周初南宫适被分封在随州,但是当时这里应该也称为“曾”。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南宫适也可以叫曾适,同时也是曾侯,这在当时各国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周王把南宫适的封地改名为随,可是随国国君对“曾”仍念念不忘,依然自称曾侯。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

Hash:265342c4a38643b1ced7f3257eb5185bd14410ad

声明:此文由 地图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