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山下,竟藏着700年历史的古村落!美丽而静谧!

一直以来

每每提到深圳

想到的都是它的繁华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

在深圳打拼的人

或画着精致的妆容

或穿着笔挺的西装

穿梭在各种摩天大厦中

行色匆匆、不做停留

只是偶尔

想要卸下一身的防备

绢衣素裹

在这个喧闹的城中

寻一丝静谧

有人说

深圳这样一个人多嘈杂之城

哪有什么静谧之处

其实不然

凤凰山

便有一处沉寂了700多年的古村落

凤凰古村

这个深圳保存最完整古村落

在安静等待一个又一个好奇者的探寻!

700年历史:文天祥后人聚集地

凤凰村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到唐代中晚期形成小村落

两宋时期被称为岭下村

宋末元初时

文天祥孙辈举族迁徙至此

凤凰村变真正称为大村

南宋德祐元年

元军举兵南下

文天祥募集数万民兵抵抗

溃败后文天祥英勇就义

而文氏族人逃至宝安

文天祥孙辈文应麟于元代大德年间

携子及部分族人迁至岭下

开村立业,繁衍后代

如今的凤凰村

有90%以上的村民皆为文氏后人

探寻: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

在探寻凤凰村之前

首先要看的便是这座凤凰塔

凤凰塔建于清嘉庆年间

整座塔呈六边形

每一层都石匾或者对联

里面有木作楼板

是深圳塔阁建筑类的代表作

不过目前塔是进不去了

只能在外面看看

随后穿过这条长廊便才真正抵达凤凰古村

拱门皆由竹子编织

长廊像是连接古今的通道

从今时今日

穿越到700多年前

文 氏 宗 祠

作为文氏后人的聚集地

凤凰古村的入口处便能看到文氏宗祠

宗祠比其他建筑都要宏伟

屋顶上有着漂亮的雕花

越过屏风进入宗祠内

“正气堂”三个字直击人心

让人不仅想起文公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文公已逝

这浩然正气

却成了文氏后人代代相传的家风

古 建 筑

古村算不上特别大

却隐藏着360座古建筑

其中有明代建筑4座

清代的有60座

这些建筑最老有500年历史

最短的也有100多年

▲捷卿祖家祠

捷卿祖家祠始建于清代后期

小式非带式垂脊的墙

顶部是弧形的炭塑饰线

带一点西式风格

家祠的牌匾是由进士卢维庆所写

这座家祠现在是不可移动文物

特 色 小 巷

把座座民居链接起来的

是这一条又一条的小巷道

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

圆形拱门巷道

略带一点西式风格

次巷道尤为狭窄

许多路整天都处于房屋阴影当中

这是为了适应深圳的炎热气候

巷道中安放了许多石凳

供人们乘凉所用

在巷中行走时

能时不时看到乘凉的人们

可比家里的空调来的自然

置身其中

会发现青色石巷中的一些惊喜

比如挂在墙上的绿植

种在墙边的小花

墙上不时出现的花窗

安放在巷中的小竹林

或是这把已经生锈的门栓

带着浓重岁月痕迹的木窗

斑驳的身姿让人不经意就想到700年前

一步一景

行走中别有韵味

古 井

古村里有12口古井

皆为方形

当时的人们相信天地皆为方形

所以造井也是方的

站在此处似乎还能看到当年的场景

妇女们浣纱洗菜

孩童在中间嬉笑追逐

……

如今树木依旧葱郁

井水依然清冽

只是当年周遭环绕的人儿

早已归于尘土

村 中 小 池

古村中藏有一处小池

花草相依

绿树相绕

下面还藏着几只鸭子

正准备跳入池中嬉戏

铜 像

跟许多地方一样

古村里有许多铜像

想通过铜像

来感受当年的凤凰

打鸟的孩童

过年放鞭炮

日常的休闲

村子里还开了些小店

大多是一些有情怀的年轻人

居于喧嚣之外

独享一份清静与悠然

村子里至今仍有一些老人居住

他们不愿搬离

坚守在自幼生活的古村

安静度过余生

我们总说深圳太过于喧闹

其实只是没有用心去发现这些静谧之处而已

不妨找个时间

慢下脚步来

踱步于青石巷道之中

感受一下来自700年前的安宁与悠然

Note/本文由深圳微时光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 广告 --------------------

请加小编微信入活动群:weishiguang0616

我们会不定期组织:摄影、跑步、英语、音乐美食骑行、网球、篮足球、游泳、舞蹈电影、动漫、读书爬山、羽毛、乒乓、篮球、宠物、花艺、健身、旅游等活动。

微博 | 深圳微时光

微信 | szdays

主编 | akiciel

投稿 | ed@rainwe.com

商务合作 | rainsocial

Hash:1261869120f5405746fe75ec3951d8ab2564a5aa

声明:此文由 深圳微时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