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梅力更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梅力更

花山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发布公示,包头市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由3A成功晋升4A,莲花山旅游景区晋升4A,与此同时,红格尔敖包旅游区晋升3A。目前,包头市国家4A级景区已达8家12个景区,分别为五当召景区、美岱召景区、北方兵器城南海湿地景区、青鸟养生庄园、敕勒川景区(敕勒川博物馆、大雁滩景区、辛集皮革城、骆驼生态产业园、九峰山)、莲花山和梅力更。

风光旖旎莲花山

莲花山景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是市旅游局近年来着力支持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沙尔沁是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挤奶的地方”。是古代辽、金、夏的交界,又是康熙大帝西征葛尔丹的兵营之一,是明、清时期北方重要的驿站所在地莲花山景区原名大青山旅游区,是由东河区沙尔沁镇政府经营,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为了提高该景区的品质,2013年5月9日内蒙古世龙股份有限公司与镇政府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随之,世龙限公司委托北京诺兰特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制定出台了《包头莲花山景区总体规划》。依据规划,景区面积达5.52平方公里,以生态旅游度假为特色,以山体风光、商务度假、食宿体验等为主线,旨在塑造“莲花圣境,养生福地”的旅游品牌。景区共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即旅游服务区、文化体验区、户外运动区、精品休闲区、乡村旅游区和生态恢复区。景区内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电瓶车道、游客步道、公共停车场、观景台、电子监控系统、旅游解说系统和大型电子屏幕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对山下村落片区进行重新规划整理,为景区提供景观欣赏、农牧家乐、果蔬采摘、冬季旅游拓展等,丰富景区旅游项目。在市旅游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和即将完工的景点达35个。计划投资97303万元,实际完成82636.8万元,达到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莲花山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风光旖旎。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大帝顺黄河逆流西征葛尔丹途经莲花山时,发现苍松翠柏簇拥的莲花山云雾缭绕,似凡间仙境;山涧溪水潺潺,乃一方净土,遂憩于山上的广禧寺中,并赠送寺中僧人三件宝物:经书一套、铜镬一口、舍利铁佛塔模一尊。乾隆十三年,清政府实行戍边放垦,此后大量的内地人“走西口”来到了莲花山脚下,生生不息,造就了莲花山的繁荣壮美。

莲花山主峰山腰环绕着成片的百年香柏郁郁葱葱,微风拂煦、恬静幽香、沁人心脾。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香柏群落自然组成了一幅“鹿回头”的图案,远远望去,栩栩如生。主峰东侧的巨大山体,居然鬼斧神工般铸就了一尊“仰佛”造像,活灵活现,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在苍松翠柏簇拥的山间平台上,庙宇群落粉壁丹桓,飞楼悬阁。有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汉佛殿宇广禧寺和建于清康熙年间西北藏传佛教重寺之一的广化寺。据记载,广化寺在修建过程中,运送砖瓦极其艰难,砖是绑在羊背上成群驮上山的。土坯是黏土与羊毛混合而成,十分坚固。1926年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姚喆、吉雅泰、奎壁、李森、刘仁等同志从事地下抗日活动时经常来此寺驻脚。1945年11月12日,第一次绥包战役打响,贺龙同志的攻城总指挥部就设在广化寺的经堂内。至今,当地村民们还在传颂着当年贺龙指挥八路军攻打包头的传奇故事。

山尖水清,莲花圣境。庙沟内“观音洞”的石壁上留下了元代佛教活动的痕迹——摩崖石刻。石壁上刻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佛塔金刚杵、火焰宝以及蒙、藏文字。沟内泉水四季长流,清澈见底,叮咚作响。是一个静谧禅修的人间仙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莲花山上,一条石阶步梯蜿蜒通向主峰峰顶。山道两旁绿树成荫。“一线天”、“飞来石”等自然景观散落在步道沿线,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每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包头市乃至周边盟市的数万名群众便会自发来到莲花山登高祈福、远眺黄河。此民俗从康熙年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莲花山旅游景区的总体目标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智慧旅游景区示范点、包头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以及包头市山地休闲养生旅游的龙头景区。

奇峰秀水梅力更

梅力更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300万元。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2003年立项开发建设,2004年营业,200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2007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近日,由3A晋升为4A级景区。

梅力更生态风景区位于内蒙古乌拉山南麓包头市区以西30公里,景区北依乌拉山大桦背主峰,南眺九曲黄河,东接大青山,西接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是以众多的巨型球状的花岗岩高山、瀑布植物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乌拉山属阴山山脉中段。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中部,是中国十大山脉之一,是草原与荒漠过渡地带,也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分界线。因而,造就了梅力更独特的地质景观,富饶的生物多样性,厚重的地域人文历史。梅力更地质由太古代(距今28亿-32亿年)变质岩和时代不一的火成岩(花岗岩)构成,其地貌历经了元古代的震荡运动,古生代重复海浸及频繁的断裂及岩浆运动,到燕山运动后期才真正隆起,距今已有10亿年。

梅力更堪称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有植物65科360种,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8种;有兽类6目12科52种;有鸟类14目28科111种。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景区规划保护面积56.7平方公里。景区以“翠柏奇松、瀑布潭泉、云海幻景、奇峰异石”四绝而著称。景区内有梅力更沟、大桦背等险峻峡谷、雄伟山峰;有被誉为“阴山第一瀑”的梅力更大瀑布(仙女瀑),这条大瀑布是北方罕见的泉水瀑布,是由于地质挤压形成的裂隙水,汇集成了落差66米的大瀑布。一鸿飞瀑泻入碧绿的深潭,犹如从天而降,有九天银河坠谷之势,飞瀑下深潭即为“智水潭”,相传饮过智水的人,犹如仙翁指点,智慧过人;还有天公造物的佛掌峰;有历经五百年风雨依然繁茂参天的“油松王”;有历经沧桑三百年的阴山古刹——梅力更召等景观、景点。

梅力更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化莫测,年平均气温5℃,气候凉爽宜人。其自然风光四季殊异:春日鸟语花香、青翠欲滴;仲夏绿荫蔽日、飞瀑流泉;金秋层林尽染、天高气爽;冬日冰瀑成炼、银妆素裹!

2010年梅力更景区投资建设了观光索道,此索道建成后被誉为“阴山第一索”,索道全长近1公里,运程时间15分钟。游客从海拔1300米,陡升到海拔1700余米,梅力更风光尽收眼底,饱览山石松柏、浩淼黄河。

景区内的梅力更召是藏汉式相结合的古寺庙,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后为乌拉特西公旗扎萨克镇国公之旗立庙。据召庙喇嘛相传,康熙帝曾召集全国有学问的活佛和喇嘛到北京翻译著名的《甘珠尔经》和《丹珠尔经》,来自梅力更召的三世活佛莫日根是其中最有学问者之一,很受皇帝的赏识,当即赐名梅力更召为“广法寺”,拜梅力更活佛为敬神喇嘛。梅力更召的很多经卷就是由三世活佛主持译著的。因他通晓九种文字,聪慧博学,所以人们称他为“莫日根活佛”。“莫日根”与“梅力更”同为蒙语聪慧之音译,召名与地名皆由此而来。

梅力更召三世活佛莫日根因为思念远嫁的妹妹,写下歌曲《鸿嘎鲁》,在当时草原广为传唱,后经两次修改变成了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鸿雁》。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奇的历史传说、美丽的自然山水……这里就是梅力更,包头人民的后花园,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氧吧。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一年四季都以不同的美景等待游客的到来。

风情独特红格尔

红格尔敖包景区位于达茂联合旗希拉穆仁镇,景区占地20000亩左右,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2015年,红格尔敖包景区正式启动了国家3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市旅游局要求景区紧紧围绕创建标准和质量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顺利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红格尔敖包是希拉穆仁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敖包,是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对外开放最主要的一个敖包。从希拉穆仁镇政府所在地出发往北,一条6米宽的平坦大道直通红格尔山,公路两边,草场上,山坡下,星星点点,到处是一个个蒙古包群落,大大小小的旅游度假浩特让人目不暇接。到达红格尔山下,抬头望去,红格尔敖包高高耸立在海拔1690米的红格尔山顶,气势宏大,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沿着坡道一直走上去,到了敖包跟前,这是一座9米高的大型敖包,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圆周直径15米、高2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红格尔敖包都要布置得庄严肃穆。敖包顶上的玛尼杆,挂着书写有喇嘛教经文的经旗,旗为白色绸子制作。敖包的四角立着4根3米高的三刃钢叉。从敖包顶部到钢叉顶部,五颜六色的绸缎布条和纸条耀人眼目。敖包的正面(南面),安放着一把巨大的钢刀,用马鬃和绸缎做成的缨穗随风飘舞,用各种色彩绸缎制作的禄马风旗迎风招展。

红格尔敖包南面山下建有敖包文化表演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000名游客观看演出,敖包文化表演区是主要展现传统蒙古族文化,通过敖包祭祀给予精神寄托的文化活动及其震撼人心。在演绎传统敖包祭祀文化的同时,还举行规模宏大的蒙古族铁骑出征表演,以艺术形式再现蒙古族军队出征震撼场面。

游牧部落展示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11个蒙古包组成的民俗部落,蒙古包的直径为11米2个,9米9个。游牧文化主体是游牧部落,复原十三世纪时期蒙古族部落风格。在游牧部落展示区,游客可互动体验古代游牧文化生活。游牧部落区重点展示草原作坊特色,让当地牧民开展草原特色作坊式生产经营活动,如现场制作草原工艺品、酿造马奶蒸馏酒、制作木桶策克(酸马奶)、制作蒙古奶食品、牛肉干等,现做现卖,增加景区活动内容。

马文化是草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格尔敖包景区内,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敖包文化区西南平坦地段,打造希拉穆仁草原赛马场。设置赛马、骑马马术表演等游客互动项目,游人可在此观看马术表演、套马、射箭等项目,同时可参与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主要竞技项目。改变牧民各自为点的分散式经营现状,引进专业化赛马场管理理念,打造马赛事、马欣赏、马认养等项目,集赛马、旅游、娱乐、商业于一体,建成专业化赛马场。

草原驿站观光区,将景区内各个景点和牧户(牧家乐)以草原驿道连接起来,游客可骑马或乘勒勒车漫游草原,到牧户(牧家乐)做客,进行入户礼仪等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增加迎亲马队、商务驼队、勒勒车队等项目,与游客互动、进行模拟相遇文化活动,让游客身临游牧生活之中,切身体验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区建成后,先后拍摄了中国与欧洲合资的古装大片《大阳谷》,由福建海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战缨》,2016年5月与浙江卫视合作并成功拍摄完成了第四季《奔跑吧,兄弟》,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2016年8月与央视9套合作拍摄了以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吉为原型的大型记录片《阴山下的巨棺》,走出了一条影视带动旅游的发展新道路

Hash:c680b5a8f31c207773aa5530f5b4a8f36e26a287

声明:此文由 正北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