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们逛不够的福州路究竟有什么魅力?

在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的福州路上,散布着上海书城、古籍书店、科技书店等多家大型书店和各类美术用品商店。这里也被说成是文艺青年们的永远逛不够的天堂。

天海爷就邀大家一起来逛逛充满书香和诗意的福州路。

乐高品牌旗舰店

1

这家乐高是全国首家城市中心旗舰店,里面各式各样的上海元素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常规的套装零售外,还有各式玩乐体验区和拍照打卡点。

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都能融入其中,玩到忘记时间,一进门就能被一条条盘旋直上的红色巨龙给吸引,还有魔都地标建筑东方明珠,直逼两层楼的高度带来超震撼的视觉效果。

店内衔接一二楼的楼梯口用整面乐高马赛克组成,浓浓上海风情的标志性招牌,简直完美复刻户外南京东路的街景。还有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等等标志性的异国建筑,分分钟让你体验一场全球穿越之旅。

春美术馆

2

沿广西北路漫步至福州路文化街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位于福州路655号黄浦图书馆2楼的春美术馆总是一不小心就会被错过,听名字就超有意境,微信扫码就可以进入免费参观,还经常会举办展览等活动。

启路文化生活馆

3

福州路上的启路文化生活馆内有着各种趣玩潮品、生活杂货、时尚配饰、灵感小物、新萌礼品和创意文具。在这里,无论是谁都将成为优秀的欣赏家与分享家。

老正兴菜馆

4

老正兴菜馆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本帮菜的饭店,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起初以经营家乡风味的河鲜海味为主的菜肴。

他们家的每款菜肴皆精工细做,工于造型,栩栩如生。油爆河虾、红烧划水、红烧肉八宝辣酱、正兴醉鸡,每一道皆是用心出品,每一口都是本帮味道。

2016年,老正兴被TimeOut杂志评为“最佳老字号本帮菜餐厅”,同年9月,老正兴荣获米其林授予的一星米其林餐厅,百年老店又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上海书城

5

1998年12月30日开业的上海书城,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营业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大手笔的七层零售空间,人山人海绕着福州路、湖北路、浙江路、广东路排队,哪怕开张初期要花三元钱买进场票,读者仍争先恐后探店尝鲜。

被列为上海市人民政府1998年实事工程的上海书城,成了市民心中不折不扣 “世纪之交的礼物”。这里承载了上海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开学前夕来买教辅补习书,周末盘坐在书架下翻阅中外名著、连环画,过道常挤满人,几个收银台排着队结账,心头却是满满的收获感。

现在若是夏天去,一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恰到好处的冷气和书上传来的淡淡墨香。这里空间大,书都分门别类很齐全,从教辅到小说,从电子书到音乐专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此徜徉半日,连吐息都是清雅的了。

上海笔墨博物馆

6

上海笔墨博物馆是以文房四宝为陈列、收藏、研究对象的专业主题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曹素功墨锭制作工艺、周虎臣手工制笔技艺,还有众多名家的珍贵手记和书画用品。

原来,每位书画家手中的笔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李可染的两支狼毫笔,就分别叫做“师牛堂”和“落木草堂”。

众多名家用笔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金不换”,据介绍这是鲁迅用笔中唯一一支买去尚未来得及用的毛笔。参观完后还能亲手制作一块墨锭,把这块时间和文化沉淀带回家也许是对传统技艺最好的致敬

上海古籍书店

7

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到中华书局岳麓书社的中华经典,无不让人停留脚步。不仅是“读”书,摩挲这些古书特有的纸张质感,更能感觉到这是一场灵魂与历史的对话。

这是网络购书或者看电子书远远不能替代的感觉。

这里还经常举办展览和拍卖活动,逛一圈古籍书店,你一定会遇到不少上海老克勒,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上海故事,总是特别动听。

外文书店

8

在这里,各种原版外文书籍、小说、人物传记、旅行或是生活百科应有尽有,就连原版的日本漫画都能在这里找到。

除了傲视群雄的海量原版书,书店三年前将四楼日文部装修一新,更名为 “松坂书屋”,主打日本动画、游戏类书籍与周边、日本时尚潮流杂志等。在松坂书屋,常能看到十几岁的高中生大排长龙抢购或是自提预定的杂志、漫画书等。

二楼则主打语言学习类书籍,听、说、读、写,正在学习语言的小伙伴们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各个阶段需要的学习资料。

百新文具馆

9

外文书店隔壁的百新文具馆前身是上海百新书店,始创于1912年,曾出版发行张恨水《啼笑因缘》等多部著名作品,建国后从事文化用品销售60余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从主营图书到专营文具用品,专注“世界的文具,创意的文具”,经百年变迁,历久弥新。你需要的各类文具用品,在这里可以一次买齐。

上海文化商厦

10

距离百新文具馆仅几步之遥就是福州路355号上海文化商厦了,外观颇有年代感,走进其中,一楼主营电子器材,二楼的特价书专区能找到不少全新的绝版书籍。

杏花楼

11

从一家小小的甜品店到如今颇具规模、享誉申城的粤菜名家,杏花楼的故事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老一辈的上海人会拉住儿女,追忆当年在杏花楼摆上的几桌酒水宴席,直到现在都觉得体面过人。

他们家的广式月饼登陆上海近百年,传统的豆沙、莲芸、椰蓉、五仁已成为“四大金刚”,独特的配方、精湛的技艺、长久软糯的特质,成为上海人在中秋佳节的首选,也让月饼盒上的嫦娥年复一年飞进千家万户。

读者书店

12

品尝完广式月饼,沿着河南中路至九江路,230号的读者书店里浓浓的民国风,带你一秒穿越至“老上海书房”。这里既是一间书店,也是一本可以走进去的立体的《读者》杂志,还是一处读者印象体验馆,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独特的读者气质。

读者书店二层的杂志桥是书店的一大特色区域,它一头连接书店的民国阅读区,另外一头连接咖啡休闲区,不同年代的《读者》杂志在桥上铺展开,一页页图片风格各异又有延续的杂志封面,呈现出一帧帧被定格的时光。

书店里还散落摆放着100位读者对《读者》杂志、读者品牌、读者书店的手写寄语,那是来自另一处的默契与厚爱,与你的目光汇集此处。

在读者书店里,能够一秒唤醒小时候的记忆,还有诸多文创产品售卖。在这个大隐隐于世的书店,哪怕只是点上一杯饮料,看着镂空旋转楼梯和复古台灯吊灯,就能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作者 | 黄浦最上海

编辑 | 黄佳琪

Hash:6cf33c63c5d09d0b79031b52727a9c8148f2978a

声明:此文由 上海花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