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植绿人”:马国福

身边的榜样

榜样是一种力量

它穿越时空投射催人奋进的光火

榜样是一种品质

与之对照会发现前行的方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当前正广泛开展

一批甘于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创新的

先进典型涌现

他们身上闪耀着最动人的时代风采

今天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身边榜样】

系列报道 为您介绍

大漠戈壁“植绿人”——马国福

点击观看视频↓↓↓

榜样并不遥远,榜样就在身边

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履职尽责

时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一起感受他们的初心与使命

情系大漠 心向远方

边陲小镇,苍凉大漠,远处,在一片葱郁的梭梭林中,一个单薄而又坚毅的身影若隐若现,他战风斗沙,大漠植树十一载,他就是大漠戈壁“植绿人”——马国福。

2006年,面对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在享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退牧后,马国福和妻子一直生活在外地;

2008年春天,因为思念家乡,他便和妻子重新踏上了回家的路。

挑 战 激 发 斗 志

时隔两年,在推开家门的瞬间,堵在门口的黄沙便毫无阻拦地流入房中,看着家中满地的沙尘和逐渐荒芜的草场,马国福思绪万千,这时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植树治沙!对,就这么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赶忙告诉妻子:“我要在家门口种梭梭,慢慢地恢复和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不然,我们家就要被沙子埋了。”妻子听完这句话,一时愣住了,好半晌才说:“老马,你疯了吧!你有种梭梭的经验吗?我们还要供两个娃娃上大学,家里可没富余的钱让你瞎折腾!”。但马国福不听劝阻,说干就干,当下便买了两万株梭梭苗,开始种植梭梭。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植梭梭时,着实不容易:严重的干旱让幼苗长不起来,有时勉强长起来的树苗,一场沙暴之后就所剩无几了。面对困难,夫妻俩没有放弃:为了买树苗,他们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挖树坑,可又没有打坑机,夫妻两人便用铁锹一锹一锹的挖,一点一点的刨;为了解决树苗的缺水问题,他们就从井里一担一担的挑,一桶一桶的浇。一桶水只能浇两坑苗,一亩地55个坑,仅每次浇水,一亩地就得往返挑水近二十次。马国福自2003年起就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犯病时,每走一步路都疼的钻心,实在受不了了,就只能依靠大把的止疼药止痛,拖着这样一副身板,他硬是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挺了十六年,用他那孱弱僵硬的身躯种植了460亩梭梭。

沙漠种植,关键是要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请教专业技术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进行实验,时间久了,竟然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春天风大,他就把梭梭苗埋在湿土里,等风势减弱时,抢时间栽种;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沙漠中的气温高,浇水量相比以往更多了。可因着林地的特殊性,长起来的沙生植物大小不一、间距不等,成片的林地根本就没有车能走的路,还是全凭肩挑手提才能确保苗木的需水量,因此,梭梭林地里总能看到他往返挑水的忙碌身影;秋冬两季主要是苗木的管护期,需要时常去林地看一看,防止病虫鼠害破坏苗木。

努 力 终 有 回 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余年来,在夫妻俩不懈的努力下,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成片成活460余亩。如今,他家门前成片的梭梭林郁郁葱葱,看不到边际,宛如沙漠绿洲一般。

正当沙产业种植有了起色时,马国福的妻子却突然身患癌症,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候,看着妻子憔悴消瘦的身影,望着眼前生机盎然的梭梭林,强烈的思想斗争常常令他独自陷入沉思……是放弃还是坚持?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带着妻子辗转西安南京等地四处寻医问药;待手术完妻子的病情稳定些后,再匆匆赶回来照看他始终心心念念牵挂着的梭梭林。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信念叫执着,有一种感动叫平凡,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尽管命运如此薄待马国福,但是他依然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重担,负重前行……嘎查农牧民看到这两位饱受病痛折磨的花甲老人,依然为家乡的绿色发展奋斗努力着,被他们深深的打动了,大家纷纷主动来找他求取致富经。嘎查牧民阿拉腾苏布德是在马国福的带动下种植梭梭的,她说:“之所以会在沙漠上搞绿化,一方面是马国富的榜样力量打动了我;另一方面是觉得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治理沙漠,就好比愚公移山,但如果大家都能参与进来,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仅能增收致富,还能恢复和改善我们的草场生态,一举两得啊!”。

感 恩 继 续 前 行

为了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沙产业种植行列,为使沙产业种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011年,马国福试着在已成活的梭梭边嫁接肉苁蓉,经过多年的试种积累,目前已成功种植并收益180多亩,仅肉苁蓉每年净收入就达1.5万元。

为了调动嘎查贫困户以自身发展解决贫困的积极性,2017年,苏木党委、政府将他确定为党员中心示范户,以党员中心示范户辐射带动嘎查农牧民增收致富。这样一来,马国福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不干则已,要干就一定要干好!”为此,他把自己多年来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农牧民,经他指导的农牧民,现今已取得收益的梭梭林地达1000多亩。

马国福用汗水与执着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2018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投资95万元,在嘎查机动草场已有梭梭林中,人工种植肉苁蓉5000亩,通过沙草产业反哺治沙、治沙致富双得的绿色发展理念,带动嘎查18户农牧民发展沙产业,不仅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生态建设发展,也真正实现了嘎查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肩挑风雨情系大漠数十载,足踏黄沙心向远方染霜华,马国福,坚守初心十余载,绿一片沙漠,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互促互进的致富之路!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漠戈壁“植绿人”!

来源:印象驼乡(微信)

Hash:90def673163eb53c82ed881dd31a904ad9c55d62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内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