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大粮山,长平古战场,廉颇屯粮地!

大粮山位于高平市米山镇境内,北南走向,属太行山脉。北倚七佛山,东接定林寺,主峰海拔1009米。

山顶有古寺院,通道360级台阶。峰奇壑幽,景色秀丽。 此山原名摩天岭。长平之战时期,这里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瞭望台、粮仓所在地。

传说廉颇曾在此山屯粮,因此得名大粮山。

为抗击秦军,廉颇曾在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守重兵,挖沟筑墙,屡次挫败进犯之敌。

有一天,廉颇到大粮山上察看地形,发现此山西部半腰,地势十分平缓,而东边山坡下,到处是成片黄砂。望着这状如米粒的细砂,联想到眼前缺粮,怕秦军知道,廉颇忽然生出一条妙计。于是他便命人在西山坡上用芦席和牛皮,修起大片大片的粮仓。粮仓修成后,他不仅把兵将的食用粮,拉入仓内。还将东山坡下的黄砂,也住仓库里装。这样一来,大粮山可就热闹起来了。

每天有浩浩荡荡的车辆往山上运粮,也有不少马车往各处运粮。真真假假,难以辨别。兵卒们不解地问他,廉颇风趣地说:“兵不厌诈么!别看你们运砂的人辛苦些,它比冲锋陷阵的作用并不小啊!”

果然不出所料,驻守在西山的秦军望见大粮山上大片的粮仓,又见赵军运粮的人马不断头,大为震惊!俗话说,军中有粮,人心不慌。这一下不仅表示赵军粮食充足,有长期坚守打算,也给缺粮的秦军,造成一种威压。

秦帅不信,派人暗地打探,有的暗探从粮仓门前走过,却没看出破绽,致使秦军人心惶惶,军无斗志。直到赵括兵败,白起派人来搬粮食,才发现全是一仓仓黄砂。连白起也佩服廉颇计策的高妙。后来人们便把此山名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营防岭。岭上尚有“廉颇屯”遗址。

虽后来秦军赢得了长平之战,皆因赵王中反间计换将赵括之过,丝毫不影响赵人乃至后代对廉颇的崇敬。明嘉靖年间大粮山就建有廉颇庙,只是后来在战火中毁废了。

重修后的大粮山廉颇庙北依七佛山,东接定林寺,形成了景区的另一个人文景观中心。

庙宇以山势而建,山下建设廉颇文化广场,树立宝鼎和廉颇石刻雕像,老将右手执剑,左手捋髯,目视敌营,甚是庄严。

广场两侧对称廊亭相接,旁边水系音乐喷泉。由广场拾级而上,可通往廉颇庙山门,台阶360级,左右护栏板上刻有成语故事图文若干。

山门之下一字观光长廊排开,通往前端的拜月亭,为不堪攀爬之苦的游人提供了稍事休息的平台。

山顶建有廉颇庙建筑群,共两进递高布局,山门左右建有钟鼓二楼,山门里台阶围栏平台之上,建有廉颇大殿,围栏护栏板上刻有历代赞美廉颇的诗文。

廉颇殿继续上行,到达庙宇最高处,平台上为真武大殿。大殿两层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前置柱廊,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中轴对称,上下高低错落。

站在廉颇庙前,满山的景色更是一览眼底。

此时的山,更是透露出它妩媚妖娆的面目,现出了它应有的温存,任凭那满山的景色在它的怀中张扬。

远处群山环抱,色彩连绵,满山遍野的松树点缀着大粮山的壮观,望着它妩媚多姿的色彩,看着它丰富艳丽的风姿,从中发现它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来源:美哉晋城

Hash:424db271b2be7f39bb2a99c245e3ad15dd2f5f13

声明:此文由 晋城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