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打造大连生态名片

盛夏的庄河凉风习习,深邃的大山万籁俱寂。保护区更是山清水秀、苍翠如黛,沿路赤松和栎林高耸挺拔。保护区的绿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变化:翡绿、翠绿、墨绿、黛绿,随四季更迭,是城市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

1981年9月,辽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始建。

保护区内山势险峻、峰峦起伏,在头道沟沟口有一岩洞,传说早先洞口石壁上刻有“藏君洞”三个大字,石壁上还刻有:“薛仁贵征辽东,因一时失利,曾藏身于此洞。故名。 ”明初高僧宏真来到这里,改“藏君洞”为“般若洞”。因宏真在此修炼成仙,所以当地人又把般若洞改称仙人洞。

随着保护区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以及大连城市“水碗”等作用的不断涌现,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片总面积 3574.7公顷的神奇土地上,划分为780.7公顷的核心区,876.2公顷的缓冲区和 1917.8公顷的实验区,森林覆盖率96.8%。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进入保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众多峰林、峰丛组成的山脊,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耸立于英那河、小峪河河谷两侧,其最高峰为拦马墙峰,海拔高度581.5米。峰林、峰丛无严格界限之分,其峰顶多呈钝锥状,岩石裸露,形态各异,气势宏伟,大有叠风摩岩,千岩竞秀之势,是石英岩地貌中的典型、地貌景观中的佳品,国内罕见。岩柱与孤峰是峰林、峰丛中的个体地貌景观,居于山脚或河床之中,与山体以断崖相隔,是景区内又一靓丽的景观:“一叶石”位于小峪河下游与英那河交汇处,其形如一片树叶,斜插水中;“试剑石”貌似斜塔摇摇欲坠,刀光剑影,剑拔弩张;还有出神入化的金雕岩、布鸽石,亭亭玉立的美女石、神女峰。

有人说在冰峪沟观石看峰,似乎自然存在的山与艺术创作的仙境分不出界限,具有赏画而又胜于赏画之感。

闪亮的生态经济名片

生态环境改善的不懈追求和卓越成效,最终收获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保护区内有庄河水系和英那河水系,境内集水面积20.5平方公里。英那河、小峪河流经全区,年平均径流总量11326万立方米,河流水质清澈见底,水质甘甜,PH值为6.6—6.9,总硬度11.4—11.5,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大连市城市用水的源头。

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作用,为庄河乃至大连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连绵起伏的山脉,满山覆盖的森林,古野清幽的沟谷……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内首批4A级旅游度假区—冰峪沟坐落于此。区内奇峰林立,沟谷幽深,溪潭澄澈,林茂花繁,徜徉其中,如诗如梦,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辽南佛道文化的摇篮坐落于此,保护区内有上、下两庙,下庙称圣水寺,上庙称般若洞。般若洞位于龙华山海拔380米的高山上,凌空一洞,洞中有洞、洞中修庙,始建于元朝的天元二十年(1398年),经八次始复建。圣水寺坐落在龙华山南麓入山处,始建于辽金时期(1120年)。整个建筑为硬山式,前出单廊檐,门前各有宽敞洁白的长条花岗岩石阶,步步登高,如入天外圣境。二者均是本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然的科研宝库

保护区地质地貌极有特点,大面积前震旦纪的石英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砂质岩形成的石英岩峰林地貌及冰川地貌自然景观,国内少见,构成了庄河北部的生态屏障。

保护区自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科研重任。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俨然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保护区之一,一些资源堪称稀有——

保护区内分布有脊椎动物375种,约占中国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5%。其中鱼类32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6种,鸟类278种,兽类38种;约占中国兽类动物种类总数的7%,保护区内分布无脊椎动物1500种,约占中国无脊椎类动物种类总数的0.78%。在仙人洞保护生活的众多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紫貂、金雕、白尾海雕、大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其中只分布在台湾和辽宁狭窄区域的杂色山雀在仙人洞保护区内密度大、遇见率高,与保护区内的生态物种的相关性有必然的联系。目前,已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保护区属华北、长白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这里目前保存着中国生长状态最好、面积最大的赤松林;亚洲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赤松-栎林植物群落;南坡以华北成分为主,北坡以东北成分为主,且华北成分略占优势,体现出两区系过度的特征。既有代表华北区系的麻栎、栓皮栎、赤松,又有代表长白区系的蒙古栎、槭树、黄檗核桃楸、糠椴。同时还有辽宁其他地区罕见的华中区南方亚热带植物,如:天女木兰、三桠钓樟、灯台树、玉铃花、八角枫、海州常山、蓝果紫珠等十余种亚热带植物。据调查统计,全区现有植物1104种。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紫杉、水杉人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

在保护区资源愈加丰富的今天,一座以保护区动植物标本、地质介绍展示为主的集科学研究、科普及宣传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教场所——科教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为来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实习人员提供食宿上的便利条件。

结语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保护区是大连的生态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尤其是近十年来,保护区作为大连“绿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作为开发建设的前沿和后盾,同时保护区又是我市一道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秉承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理念,保护区正昂首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伸出双臂热情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张璐璐 记者刘坤

Hash:29fe8f140caa0b6c898dff0a37572066a46cb8a6

声明:此文由 海力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