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寺口子与固原寺口子的传说

宁夏中卫固原境内,都有一个叫做寺口子的地方,相同的是这两个地方都有石山石佛,都有一个类似的传说,不同的是……

中卫寺口子,苏武牧羊地

从中卫市区出发,大概50公里左右的路程,就到了寺口子。寺口子古称北海。南依香山重嶂叠黛,山道奇险,古时为锁扼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临卫宁平原,大河中流,平畴万亩,塞上江南风光无限;东望西夏古都银川市;西接旅游胜地沙坡头历史上,寺口子因其所处银南之门户、卫宁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寺口子还有着悠久辉煌的文化沉淀:西汉名臣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其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苏武断桥”、“苏武栖身石窟”等遗迹在这里不胜枚举;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在这里妇孺皆知。有些鲜载史册的历史传说、典故在寺口子千古流传——杨彦景大战西夏、兵困柳州,“米钵生金”使三军解厄……寺口子,一座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典故、传说有迹可循;在这里,近代军阀藩篱、绿林营寨所遗栈道碉堡比比皆是……

关于寺口子的传说,从小就听过不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寺口子地名由来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秀才娶了一年轻美貌的女子,两人相亲相爱,婚后不久女子即怀孕。女子是个孝顺之人,看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而娘家又路途遥远,便担心等生了孩子后没有时间回娘家省亲,就寻思着让秀才牵着驴,驼自己回一次娘家,探望一下自己的娘亲。秀才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见妻子有这样的想法,早早收拾了一番,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把同样大腹便便的草驴牵出来,在驴背上铺了一床褥子,扶妻子骑上去,自己牵着驴,出村向岳父家赶去。

他们走啊走,走到正午的时候,来到了一山口处,妻子实在口渴难耐,便吩咐秀才找点水喝。秀才扶妻子下了驴背,安顿好,拿了水具去寻水。走出很远了,突然听见妻子惊叫了一声:“啊呀,山动了!”那秀才听见妻子的惊叫声,回头看时,只见妻子和草驴刹那间被压在了山下。秀才悲叹道:“哎呀呀——我的四口子呀——”。山谷内回荡着“四口子……四口子……”,听到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时间久了,人们就把这儿叫成了“四口子”。因山后有一寺与山口相对,故又称“寺口子”。

固原寺口子,十大石窟地

固原须弥山(寺口子)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同样流传着一个关于四口子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时期,须弥山下有一个复姓工穴的农夫,为人老实本分,颇得方圆人邻的好口。一日,常在须弥山上吃斋念佛的圆光寺主持和尚来工穴家化缘。和尚临走时叮嘱农夫,要他转告妻子,三日后出行,无论见到什么事都不可言语。待农夫要问及原由时,和尚早已旋风般离开老远了。

第三日,农夫怀胎十月的妻子突然嚷嚷着肚子疼。农夫欲去叫接生婆,却又放心不下妻子,索性套上和妻子一样大腹便便的草驴,拉着车子往接生婆家赶去。车子行到须弥山峡谷口时,妻子突然惊叫了一声:“啊呀,山在走!”这一喊不要紧,奉太上老君之命前来赶山的敬德将军手中的神鞭登时断为两截,气得将军狠狠跺了一脚(须弥山顶上至今留有很深的脚印,据说那就是当年敬德跺脚的痕迹),长叹一声赶去复命了。那农夫听见妻子的惊叫声,回头看时,只见妻子的小腹已裂为四半,那草驴的肚子也裂为了四半。农夫大放悲声:“哎呀呀——我的四口子呀——”。有过路的人听得山谷间一声又一声的“四口子”,便当奇事讲着,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的人们就把这儿叫成“四口子”了。

后来还是那和尚说破了玄机,原来那妇人所怀婴儿乃是真龙天子,那驴所怀亦是宝驹。玉皇大帝特赐神鞭让两山相合将他们隐于其中,使得天子宝驹顺利降生。可是妇人的惊叫使得神鞭挣断,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命牛头马面勾走了这四条性命,并降旨泾河老龙不许为此地充分降雨,让他们过一种饿不死、活不旺的日子。

和尚请来能工巧匠,在山上刻凿了四樽佛像,让人们虔诚参拜,一来纪念那四个非凡的生命,二来期望能感动玉帝,收回成命,解除老百姓的苦难。

美丽寺口子,欢迎你到来

两个都叫寺口子的地方都有一个类似的传说,这传说都是以美丽开头,却不得不以凄惋结束;有人纳闷为什么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会有雷同的故事?其实在那个物质文化贫瘠的旧社会,人们口口流传下来的传说或许就是别人家的故事。不过到底是谁家的,没人能考证,但是不管怎么争,人们那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都会达成。  

友情提示

欢迎阅读分享,拒绝技术盗转

Hash:1a66493d1ef94c60dc8c501a5eb41a24f1cbdc35

声明:此文由 中卫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