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祖国,瞻仰独秀园

导语:2021年7月29日上午,为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红色实践,大连海事大学“江淮儿女,百年红歌”实践团队一行前往了位于安庆市郊的独秀园,进行了实地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先生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不但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人,对于21世纪的我们同样有启发,引导我们去思考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第一人,陈独秀先生首先竖起“科学、民主”的旗帜,影响了一代青年,扬起了时代的风标。

7月29日,时值上午十点,骄阳似火。虽然非常炎热,我们实践团队仍满怀热情地来到安庆市郊的独秀山。独秀山下有一座独秀园,园中安息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陈独秀先生。独秀园分成两个部分:陈独秀纪念馆和陈独秀墓园。

一走进纪念馆,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馆内悬挂着的一副陈独秀书写的对联: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这是他当年在狱中题赠刘海粟的一副对联,可这又何尝不是他自身的写照!我们一边参观纪念馆,一边听讲解员讲解和补充。看完、听完后,我头脑里冒出了几组关键词概括先生:壮烈,硬汉,巨人、伟人……

而今,那些开天辟地的宏图,纵横捭阖的雄文,语惊四座的辩才,那些叱咤风云、出生入死的壮举,一切都随江上吹来的西风悄然逝去了。留下来的,是太多的慨叹,太多的怅惘,太多的迷惑,太多的疑问。百感交集,万般无奈。

出了纪念馆,我又来到墓园区,虽然烈日下的气温有四十多度,可我却浑然不觉。我仔仔细细地参观着墓园的每一个片区、每一个角落。整个园区占地150亩,高大挺拔的松柏树环绕整个陵园。

图为独秀园《新青年》石雕

我来到浮雕《惊雷》前。这座浮雕壮观气派,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基调,一是寓意陈独秀先生波澜壮阔、曲折非凡的一生;二是寓意先生一生始终与长江结缘。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为先生作证,先生壮烈雄伟的一生都与这条民族之河共荣辱。

图为独秀园浮雕

我来到墓园的牌坊前。这座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牌坊宽19.19米,寓意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9米,寓意陈独秀的生日10月9日。五门寓意陈独秀一生与五有缘,陈独秀一生5次赴日本、5次被捕、当了5届党的领袖、最后于42年5月去世。牌坊上的“民主”、“科学”四字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也是从他的遗稿中取用的。

我来到陈独秀铜像前。栩栩如生的铜像透露出陈独秀追求民主、向往科学昂扬精神。铜像两边,摆放了两块大石头,分别刻着“民主”和“科学”---这是陈独秀一生高举的两面大旗。据说这两块石头分别取自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寓意一代伟人陈独秀是由江淮大地孕育而出。

图为陈独秀先生铜像

我来到墓冢前的一方水塘边。平静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是否在告诉人们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最终由人民来写,功过自有公论;平静的水面,是否还寓意着陈独秀一生淡泊明志的风格?

最后,我终于拾级而上,站在了一代伟人陈独秀安息的墓冢前。这里安息着陈独秀与他的原配夫人高晓岚。整个墓园非常的幽静、安详。今天的独秀园除了我们几位实践队员外,没有其他游人,陵园在蝉鸣声中和骄阳之下愈加显得安静。这样最好,先生需要安静,先生需要思想,先生不要游人如织——这里欢迎虔诚的拜谒者,欢迎民主和科学的信徒,而不是那些仅仅游山玩水的人。

驻足,沉思,鞠躬…

离开独秀园之前,我和同行的实践队员留下几张合影,作为留念。

回顾整个墓区的布局和建筑,庄重而又质朴,简朴之中很好地诠释了陈独秀的思想理念和一生经历。其实,对陈独秀来说,他的丰碑并不在“独秀园”中,而是在千秋青史中,在亿万人心头,是多少云雾烟雨都掩盖不住的。

最后向先生鞠躬,示以缅怀敬仰之意。感悟先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践队员心有所得,更觉吾辈之重任。

愿为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彻底实现而不懈奋斗!愿以己之力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独秀园的合影

Hash:ef3f210aff83244d55fa202b96b35a934629822d

声明:此文由 生活小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