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洪泽湖古堰游学再出发

洪泽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线有乾隆御碑周桥大塘信坝遗址等众多历史遗迹。为充分挖掘洪泽湖古堰历史文化,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内涵,2020年以来,洪泽开放大学与古堰游学合作联盟单位开展了多期游学交流研讨,扩大了洪泽湖古堰游学品牌的社会影响力。10月27日,以“游周桥大塘遗址 谋社区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合作联盟第四次研讨交流在东双沟社区教育中心举行,区教体局领导、区开放大学领导、各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40余人参加游学研讨。

上午8时40分,参加人员在导游的带领下,乘车来到洪泽湖大堤周桥段,以周桥大塘为中心,洪泽湖碑、周桥船坞、陈毅过洪泽湖诗词碑、治淮碑等分布四周。首先来到洪泽湖碑,该碑矗立于洪泽湖大堤44.3K处,碑上的“洪泽湖”三字采自毛泽东手书。广场上的蓝色象征洪泽湖湖面,红色代表水运航道。研讨人员极目远眺,湖面开阔,水天一色,叹为观止。

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照红。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1943年的夏秋之交,身在黄花塘军部的陈毅同志经过洪泽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将笔墨集中在祖国山河的描绘上,让人陶醉其中;我们仔细咀嚼,又能体会到诗人夜航晓行的艰辛,从中捕捉到战事的紧迫,彰显了诗人处事不惊的大将风范。

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桥大塘遗址公园,一块石碑上刻着周桥大塘介绍。“周桥大塘”是一处有着血泪史的历史遗迹,由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主持建设的。为了使条石更加稳固,在每层条石的拼接处,镶上铸有“林工”(林则徐)铁锭,两头倒扣拉扯,使石块连城一体。站在“林工”铁锭碑前,现场人员感慨万千,林则徐的这种担当精神万古永存!从密密的条石缝隙中,可以寻觅到能工巧匠治水抗水的印迹,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治水画面。

百里长堤蜿蜒曲折,千年古堰饱经风霜。徒步在洪泽湖大堤,呼吸天然氧吧新鲜的空气,领略洪泽湖千年大堤的自然风光。大家来到毛主席亲笔题词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石碑前,深刻理解党和政府治理淮河的信心和决心,体会到淮河流域人民肩负治淮抗洪艰巨历史重任的勇气和力量。集体合影,结束了游览行程。

随后的交流分享会上,职社科领导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并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与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还就社区教育发展进行了交流。

本次游学,我们感受到了古人治水的扛责担当、伟人治淮的宏伟气魄。下一阶段我们要以古堰游学为龙头,挖掘游学联盟单位资源,进一步拓展游学活动,做到以学带游,以游促学,推动洪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文 /严定超 高正洪 图 / 严卫红)

编辑:高正洪

Hash:e072f4bcae82bbc05121ab79ec3bacd96f0f7812

声明:此文由 晓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