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库楚河 风光旖旎大湿地

红色血脉库楚河 风光旖旎大湿地 ——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地区作协赴松岭采风作品选登

秋思——南瓮河观光塔夜拍有感

□徐林

尽览湿地九月霜,清溪婉转游大荒。

云卷云舒高天远,雨绵雨寂沃野黄。

金秋佳色邀知己,银河夜问洗素妆。

把酒凭栏萦思绪,明朝日照辉煌。

望星空

龙山探秘

□敖建梅

一直对松岭区深山里的飞龙山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金秋时节,随“金秋·松岭行”文学采风活动组实现了我这个夙愿。

采风组经过一路颠簸驶进飞龙山景区时,我突觉心跳加快,莫名的紧张,终于要目睹闻名遐迩、有仙则灵的飞龙山了。

飞龙山景区占地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远处高低错落、造型奇特的石林景致。随着导游员的讲解描述,我对飞龙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如万亩杜鹃花海地质奇迹景观等。

徜徉在满山黄绿相间的树木中,呼吸着新鲜怡人的空气,步履轻松地沿着木栈道爬到山顶。目测景区石林景观长约200多米,其核心是一座形似飞龙的石山,镶嵌在莽莽林海间,头部硕大,龙嘴怒张,似向苍天吞云吐雾,仿佛凌身腾空而起。实际上这是一处裸露于山顶的石梁,蜿蜒曲折,若隐若现于草木之间,石海之内。其形象粗犷,大有豪爽、桀骜、豁达的兴安人的性格,这里不仅成为飞龙山的核心景观,更是成为飞龙山文化精神之所在。

而飞龙山又一令人震撼的是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迹景观:其形成地质特色是节理和劈理,节理是花岗岩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浸入,并到达地壳的过程中,冷凝收缩而产生的裂隙构造,各个方向的节理将花岗岩切割成不同的立方体,这些立方体在风化和流水的作用下,又发生种种变化,最终形成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劈理是岩层、岩体和矿体在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劈开,或大致平行的密集薄层,或薄板的裂隙构造,劈理的存在,使得岩石在被用力敲击时,更容易沿劈理面被劈开,由此种种便形成了大自然神奇的佳作。

在穿越密林中,路遇一处浩瀚的石海,有一株珍贵的树种——黄菠萝顽强屹立着,让人由内而外生出一种崇敬,而那些默默无闻的石头上都布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久远……

赞叹地质奇观、叹惋错过杜鹃花海,然而,这何尝不是对人生的一次深刻感怀,适可而止、意犹未尽,这才让生命的过程充满期待,在稍许遗憾中,更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寸时光,这或许便是此次采风活动带给我的更深的触动……

霜秋

涅槃南瓮河

□孙喜军

三十多年前,站在南瓮河大桥的桥头上,我想象不出三十多年以后,自己还会再次站上这座桥头,用另外一种视角,观赏时空另一端的风景

世界就像一个大转盘,走过的每一处,都将成为这个大转盘上再次重逢的景观。

那时的我,才二十出头,刚刚走出学校,父亲就把我放逐到了这片人迹罕至的野河之滨。之于父亲,是失望间对儿子一场肉体的审判;但对于一个不自量力与命运抗争的人,大概可以算做一场精神的救赎。我到这里的时候,大桥的主梁已经建了一半,长着一双长腿的队长安排我到工地同另外七八个灰头土脸的力工扛大铁。

这是一片陌生的天地。草树丰盛,野兽常常出没于驻地,偷偷舔食垃圾里的盐渍。河水清冽,滋生着种类繁多的鱼、蚌、螺、贝,一块铁丝网随意围成的蓄笼,丢进水里,就可以捕捉到许多鱼和蝲蝲蛄。工友们每次只挑拣几条大个的细鳞、哲罗,其余的都倒到土岸上。我常将工友们倒掉的鱼蛄之类再推到河里,遭到来自工友的一两声嗤笑。

我曾捉到一头巨大的瞎蠓,装满了一个火柴盒。它生命力极强,一周以后,还动着腿,活着。

那天是我第一次走上工地,一片湿泥的草丛里,随意堆放着大堆的钢筋。我不知道大铁是什么鬼,直到他们带我走到那堆钢筋跟前,我才知道,他们所谓的大铁就是这种钢筋。足有酒盅那么粗,两米一个人,一齐哈腰抓起钢筋,再一齐放在肩膀上。就像一把钝刀,一下子刹进了有细嫩的肉里。不会干活,步调也和人家走不到一起,左摇右晃,大铁就像锉刀一样,两根大铁扛完,肩膀上就已经是皮开肉绽了。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帐篷里,脱衣服时,发现肩头与衣服沾在了一起。想也没想,就像撕下一块膏药,“呲啦”一声扯了下来。十天后,我的肩膀练成了铁肩,只要不趴下,它什么都扛得起来。

整天的黄豆汤、干巴咸菜,没滋没味,难以下咽。看着落霞与孤鹜,突然开始怀疑自己的明天。于是,我再次拿起了笔,开始了生命的蜕变。

直到今天,我跟随笔会,再次站在南瓮河大桥的桥头上,想要找回那天的感觉。却发现,自己竟然再也找不到烈日与泥淖中的那个我了。

岁月如梭,山河依旧。时光两端的我,久久地对望着生命的涅槃。

水调歌头·吊抗联三支队英烈

□王志远

烽火连极塞,雪岭记殊勋。

兴安鏖战,重围击破走残军。

几簇露营篝火,千里横天霜雪,

苦斗显精神。

血写中华史,勇复汉家魂。

驱倭奴,洗国耻,荡劫尘。

茫茫林海,长忆英烈拯斯民。

往昔挥戈退日,今岁同心逐梦,

气象景然新。

战迹英雄地,万古志犹存。

湿地畅想

□李莹莹

第一次去南瓮河是五年前的夏天。之前只知道是大美湿地,一直心生向往,想一睹她的芳容。终于有机会,为了陪南方来的朋友,我们几家驱车向北,清晨穿越层层迷雾,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绿草芬芳,鱼儿欢跳,鸟儿歌唱,蝴蝶蜻蜓萦绕,还幸运地见到了奔跑的狍子,水中的野鸭。孩子们欢呼雀跃。那时还有观光飞机,不仅可以一览众山小,还可以一览众河流。南瓮河湿地,区别于其他湿地,因为它是在大森林的怀抱,遍地是鳞次栉比的美丽小岛,小岛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其他多种植物。孩子欢呼:快看快看下面的河好像巨龙在蜿蜒盘旋,快看快看还有好多小岛,那个像天鹅、那个像大熊、那个像老虎,孩子们展开了天真的想象。在地上看南瓮河就像柔美婀娜的少女,鸟瞰南瓮河又像男子一样雄浑霸气,天上地下有着别样的美丽与神奇。

金秋9月,由单位主办作家文学创作采风笔会、摄影家采风活动,我有幸又来到了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南瓮河。这次不是去游玩,而是工作。有压力就有动力,去之前我便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南瓮河有了更加翔实的了解。

南瓮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亚洲第一大岛状林湿地。雄踞大兴安岭东部伊勒呼里山南麓。20多万公顷的面积里,森林面积14万公顷,湿地面积9万多公顷。保护区里,已发现的植物800余种,野生动物49种,鸟类216种,两栖爬行动物及鱼类44种,几乎涵盖了大兴安岭寒温带原始林区所有的陆生、湿生、水生生物类群物种。

说南瓮河是地球之肾,是当之无愧的。这里是中国北部内陆流域嫩江的源头,豪迈的南瓮河,是东北平原及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对气候变化和嫩江流域的防洪抗旱起到调解功能,更为嫩江流域2000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充足而纯净的水源。

天哪,在我的身边竟有这么好的地方。

这一次我又见到了南瓮河的另一种美,秋色。少女换了新妆,碧绿的外衣换成了五彩衣。我们一行人登上观光塔,五花山色尽收眼底。摄影家激动地记录这美妙时刻,作家们朝远处呐喊,想把此刻的心情抒发,更会用他们手中的笔留下美好回忆。

霞光微露的早晨,有幸在这五花季节又领略了薄雾把群山蒙上了一层轻纱。霜气凝结,晨光映照,闪烁出五彩光芒,又是别样的美。有整宿不睡的摄影家,记录别人眼中见不到的美。寂静的夜晚能听到远处狍子的叫声,大鸟从身边飞过,这又是怎样的生态之美。

湿地如人体中的肾脏,保护着人类以及万物的生息,山河大地都是有灵性的,人类若伤害它,便是伤害人类自己。南瓮河湿地,我们都要好好对待它,让它永远造福人类,造福这一方百姓。让我们的家乡——大美兴安,更加美丽动人。

湿地大写意 松岭续华章

——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地区作协赴松岭采风侧记

李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遵循着古驿路的足迹,徜徉在兴安岭的秋色海洋,一路绵延万里的莽莽林海郁郁葱葱,色彩缤纷的五花秋色装点着崇山峻岭,一路向北,感受诗与远方。

第一次以采风之名领略兴安岭的山水之美,心中难掩兴奋之情。驱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耳边微风拂过,天边白云朵朵,直奔此行目的地——松岭区。作为从大兴安岭出发向北第一站,“松岭”的名字自带层峦叠嶂的苍翠之感。踏入松岭区内,稍事修整,直奔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库楚河战役遗址。

斗转星移,花落花开,70余年来,奔流不息的库楚河水承载着抗联三支队浴血奋战的悲壮蜿蜒向东,把英雄们的伟大壮举和顽强抗敌的精神一路传颂。沿着新修葺的木制栈道,我们带着一束金黄的菊花,默默地行进在曾经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山地上。松柏沧桑,白桦无言,把菊花轻轻地放在纪念碑前,肃然而立。跟随着解说员回首当年的那段历史,尤其是听到时任宣传科长的陈雷同志右手腕动脉被子弹打断,鲜血溅出一尺多高,大家把绷带撕成条用削干净的树条顶着药布往断开的血管里塞才止住血喷的时候,不禁难忍悲愤和心痛的泪水。泪眼蒙眬中,望着天边的朝阳,闪烁的光线与泪光互相交融,当时奋战的激烈场面在眼前跳动,那冲天的血柱把天边染成了一抹灿烂的红。

从库楚河畔返回,留下了寄托哀思的黄菊,也留下了默默的祈祷和祝愿。告慰先烈,勇往直前,骨子里不由得有种铿锵如铁的雄壮和豪迈。带着这种雄壮和豪迈向下一站出发,去往被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环绕的神奇之地——飞龙山。

“飞龙山”之名取自松岭林业局飞龙山杜鹃岭石林中一块神似飞龙的山石。石林由5处层叠入云的水溶花岗岩组成,周边树林繁盛茂密,兴安杜鹃漫山遍野,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石林是飞龙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蛙探林、牛官守林、金蛇吐瑞、神龟望月等,栩栩如生,构成了雄奇幽雅的地貌风情。岩画位于最高耸壮观的山峰之上,目前已发现三百余幅,由手指粗细的红色线条绘制而成。与我们同行的有松岭区聘请的省社科院的岩画专家,他研究松岭区尤其是飞龙山岩画而撰写的论文即将发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大兴安岭生活了三十多年,也多次来过松岭,都是途经。此次采风之行从库楚河到飞龙山,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没有料到美丽的边塞小城,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岩画而言,就要追溯到1万多年以前。据专家考证,飞龙山岩画是鲜卑人的遗迹,每一幅图片所描绘的场景都反映出当时的风土人情。触摸着被岁月洗濯过的每一块岩石,穿越了万年的时空,与古人相望于历史的隧道,那一幕幕钻木取火铁钩叉鱼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天边飞来一群色彩斑斓的鸟儿,啁啾穿梭于林中,唤醒了在历史长河中沉醉漫游的一行人。

我们恋恋不舍的返程,心中无限感慨。无论是曾经硝烟弥漫的库楚河畔,还是有着珍禽异兽的飞龙山上,都与蜚声国内外的南瓮河湿地有着共同的特点——纯天然、原生态。为了保存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稀有资源,松岭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森林蓄积量连续5年实现“三增长”。森林经营样板基地被评为“全国一等”建设单位。生态旅游、绿色矿业、生物医药、森林食品“四大产业”提档升级。先后建成嫩江源、飞龙山、砍都河湿地公园和303工段等景区景点成功举办首届湿地文化节、国家森林旅游节、嫩江源全国摄影大赛,圆满完成了第八届中国自驾游房车露营大会南瓮河站任务,干部职工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落日的余晖洒在绿意盎然的叶片上,给小城之秋渡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边儿,充盈着喜庆祥和、向上进取的磅礴之气。采风之旅在夕阳中徐徐落下帷幕。明天,将又是一个诗一般的开始。

层林尽染

秋之眉

库楚河水静静流过——拜谒库楚河战役纪念碑

□漠北

细雨绵绵,秋意向远

这一刻,带着所有的虔诚

进入伊勒呼里大山

80年前的枪声和吼声

顿时响彻库楚河畔

抗联三支队的每一名战士

都是一棵棵笔直的大树

顶着天,立着地

根,深深扎在白山黑水

而我们,只是大树下的茂盛枝丫

今天的黑土上

曾经血迹斑斑

每一滴殷红血

都像怒目而视的利剑

刺向侵略者,果决且勇敢

视死如归的抗联战士

血管打断,意志却从未被击穿

树枝缠上纱布

堵住身体上的枪眼

杀敌的怒火发自胸腔

拜谒80年的这一段历史

每个字都是用鲜红的血

九十二个名字,已残缺不全

他们的鲜血流进了黑土

待到大雪纷纷时

在一片洁白里

雪泥飞鸿

是一首简短的史诗

默立在纪念碑下

我听见风中白桦与青松在交谈

它们深情而低沉地默念着:

一个个与大山一样厚重的名字

秋韵

献上一朵小花

□韩学会

仲秋八月,我跟随作家采风团来到松岭区壮志林场8公里外的库楚河畔。这是此次采风笔会的重要一站,也是凭吊革命先驱的目的地。

走进库楚河,内心便下意识地肃穆起来。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花岗岩尖顶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库楚河战役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透过这几个红色的文字,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是一场血战。

三个多月的殊死战斗,百余名抗联战士,打到最后,只剩下11人。14年的抗日史,发生在大兴安岭的著名战役中,这是最惨烈的一战。抗联三支队也因此在大兴安岭树立起这不朽的丰碑。

据史料记载,抗联三支队曾先后转战黑河、呼盟、毕拉河、大杨树、松岭、新林、呼玛等多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前后三个月,捣毁日伪黄金木材生产线,袭击日伪伐木作业区,缴获给养和马匹。三越伊勒呼里山,行程2000余公里,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消灭日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军300余人,缴获枪支300余支,子弹几万发,马500余匹,黄金20余两,粮食百余吨。

面对顽强的抗联三支队,日本关东军派出重兵力向三支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当时的三支队是在大兴安岭的极寒天气中且供给极为困难情况下与日伪开展的殊死搏斗,日伪关东军的疯狂反扑,给三支队造成了严重的减员,1942年1月,三支队还有战士170多名,到2月中旬,就已经减员到25人,又经过五六天的连续行军和战斗,只剩下13人,其中还有8名伤员。

抗联战士们在突围中连续走了3天到达南瓮河,不幸又与南瓮河讨伐队遭遇。正面激战中,三支队又牺牲了1名战士,并击毙了讨伐队队长。经过七天七夜的生死搏斗,2月26日,三支队余部共11人在王明贵、陈雷带领下离开松岭,前往设在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北野营,经过整训后,编入东北抗日教导旅。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教导旅的同志配合苏联红军先后进入东北,参加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行列。

1985年原三支队领导王明贵、陈雷同志来到库楚河战役遗址寻访故地,凭吊先烈,立下“库楚河战役烈士殉难地”的墓碑。

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抗日战争的废墟之上,今天幸福之花是先烈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我们缅怀先烈,告慰忠骨。

库楚河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桦林秋月夜

□王善勤

与松岭结缘,是几年前去其境内的飞龙山拍摄杜鹃开始。听说影友发现了一片很独特的杜鹃,便被热心的松岭影友召唤而来。“飞龙山”地质公园,山的周边,遍生杜鹃花海。独特之处,花色凝重沉静,漫山遍野,一片片、一簇簇;枝干,对比其他地方杜鹃,这里杜鹃枝干粗壮弯曲,像梅花枝干,盘曲的虬枝老干,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山是有石块堆砌叠加而成的石林,壮观、突兀、峥嵘。石林齿齿,高低错落,千姿百态,造型独特。若是在南方,这石林也就司空见惯,在大兴安岭可实属罕见,想想它是历经了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才形成的,今天能一睹它的绝世生态,也是件幸事。

在大兴安岭森林中间有许多大湿地,松岭境内的南瓮河湿地便是嫩江的源头。南瓮河湿地和大兴安岭境内的上千条河充分滋养着地球仅有的四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

四季里,源头湿地景色迥异,我最偏爱的就是湿地秋天。可能是生于秋天的缘故,对它的浓郁奔放的色彩总是情有独钟。南瓮河岛状林湿地是“兴安十大名片”之一,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山溪密布,河流弯曲,湖泊相连,水流舒缓,水质清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着独特的岛状林湿地景观;保护区内是兽类和鸟类理想的生存栖息地,吸引大量的留鸟和夏候鸟在此繁衍生息,是亚洲鸟类重要分布地。这里的秋,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纯净的像一面镜子没有一丝污染,偶尔,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浓烈的秋阳,将秋高气爽深情的泼洒进多布库尔与南瓮河。

夜晚住进南瓮河木屋,木屋建在桦树和落叶松林子里。通向木屋是一条弯曲木栈道,木栈道两边安装许多太阳能地灯,地灯尽头一片桦林,桦林上面空旷的天空中月亮悬林梢。这样静谧的月夜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任何一座城镇无法给予的。屋里很冷,我便想独自去屋外栈道附近拍几张桦林月色的照片。栈道边不远处就看见几棵白桦,再远就是黑漆漆的落叶林和幽静的远山。中秋前的月亮正好挂在桦树和那片漆黑落叶树林之间,天地一色,空旷幽远。眼前的木栈道、小木屋、湿地草丛、弯曲河流,真的被这番桦林秋月景色惊艳到了,就算是月夜独自漫步心也会瞬间陶醉。

沿着栈道渐渐离开木屋远了,拍摄中突然就被像狗不像狗叫声所惊醒,说它像狗,是它叫声的前半部很像,可后半声直到尾部又是抻长的。平时我不但不讨厌害怕狗,还很喜欢狗的一切,就当它是狗吧,也可能是湿地公园里的工作人员养只狗做陪伴。我便跟着它还学了几声叫,心里还暗暗偷乐。湿地的夜越来越凉了,感觉拍摄尽幸便回木屋休息。同屋的二木大哥问我月亮咋样了,我说月落林梢了,原来他就想等月亮下山去拍几张南瓮河的星轨。先前拍的那几张嫌月朗星稀不好看,他就等着月亮西沉。我躺下,他起床,独自去拍。不到两刻钟,他返回木屋将我喊起,说外面太寂静了,沼泽和林子里好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人,连草丛里突然飞出的鸟都让人头皮发麻。

这个夜晚,注定又是无眠,两个人结伴互相壮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拍摄直到天明。期间,黑暗的山林里又吼出几声像狗不像狗的“傻狍子”叫声。

这原本就是鸟兽栖息生存的美丽家园,可能我们这样莽撞不期造访,似乎也给它们带来了很多烦躁与不安,连性情温顺的傻狍子仿佛也在给我们以警示,它的叫声,在那个金秋月夜和以后时光里让我心生许多对大自然的敬畏感。

龙行秋野

(本版书法摄影作品均由徐林创作拍摄)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社)

Hash:4e842e4b48ee92fc9993b83caa4611d11a3ad8b8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大兴安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