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剑川】-语音讲解攻略

剑川县

剑川文献名邦,雕艺焕彩。云南文明之源发端于滇西北高原剑湖之滨,其根本原因就是这里有孕育生命万物的水。无独有偶,继2008年的“海门口遗址”第三次挖掘之后,同年8月,考古人员在剑川甸南合江象鼻洞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址。当年的剑川堪称“三江边陲第一城”,一座全石块支砌、棋盘布局、方形城垣、隍壕围护、谯楼高耸的典型汉式城池便赫然雄踞在剑湖之滨。成为兼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功能重镇。剑川石钟山石窟也是远近闻名,洞中雕刻有教义、义理和形态不一的尊者,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倾倒和着迷。“剑川木雕”依托的是白乡深厚文化底蕴和一代又一代白子工匠自强不息的创业、敬业精神。在这里,你不仅会获得美学上的享受还可领略些微妙的人生启迪。现在剑川的沙溪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沙溪,作为一个旅游新亮点,其文化积淀、风物民情、田园风光和悦目养心的休闲氛围成了她吸引中外游客独特的魅力。

1

沙溪古镇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坝子,2002年坝子里的商贸集散地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定性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列入当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并实施了保护性恢复建设。沙溪,有人把它称为“剑川的香格里拉”,说香格里拉文明中最求和平、和谐、宁静、安然、适度的气氛,在沙溪尽得其神韵。沙溪星罗棋布的佛寺、道观、本主庙等,向人昭示着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小天地,人们更倚重这里的封闭、幽静、古朴、绿色与生态。这里天人合一,居民们恪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击壤而歌”的农耕生活。沙溪这一派悠然就是穿缀在黑潓江古文明沃土中的一朵奇葩。

2

剑川古城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城。剑川古城地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之南端,有史以来,它就是三江流域各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集镇。这座古城,见证了剑川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见证了古城中世居民族的繁衍生息。剑川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早,程度较深。由于儒学队伍庞大,数百年来,形成了儒家思想在古城中的特殊地位。古城内白族居民人数众多,白族风俗纯正。但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仍然较为突出:重农轻商、保守封闭,但好客讲礼,爱清洁、讲文明、注重享受优雅环境。因此这座古城成了了剑川文化积淀最为丰厚的文化资源交流中心。

3

石宝山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宝山离剑川县城25公里,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又似象和钟,得石宝之名。这里林木茂盛、石趣无限,庙宇别致,景色独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声名久远。石钟山石钟寺开凿于唐宋年间的南诏大理石窟,享有“西南敦煌,南天瑰宝”的美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造像工艺精美绝伦,游走其中仿佛置身于1000多年前南诏宫廷的现实情境之中。极具艺术价值。每年的秋季农历七月末白族石宝山万人朝山歌会就这里举行,以悬空寺宝相寺为主会场,成千上万的白族群众到这里礼佛、敬香、还原,饱览名胜,弹琴唱曲,对调赛歌,纵情狂欢,悠扬婉转的调子此起彼伏,此呼彼应,夜以继日的飘荡在山间林莽。石宝山这种绮丽风光慢慢的被更多人向往和追寻。

4

钟山石窟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石钟山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石钟山中,始凿于南诏时期。因山上有一大块红砂石形如钟而得名石钟山。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石窟人物造像线条细腻流畅,栩栩如生。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剑川石钟山石窟佛教造像以及外国人造像等3类。石钟山石窟这些形象逼真、内容丰富、独特而具有浓厚地方民族特色的石雕,虽大多为佛教人物造像,但却富有人间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既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珍品,也是佛教艺术的瑰宝。

5

宝相寺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宝相寺位于大理剑川石宝山上,又名慈云寺,险绝幽奥,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与鸡足山的“祝圣”寺同为伯仲。宝相寺依山建筑在一堵高耸险峻的大石崖上,下层是大殿,二殿为寺观,凿石抬梁,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宝相寺坐西朝东,从箐底入石坊后,沿着山凹的石阶登山,进入山门,到了天王殿大雄宝殿,逐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腾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欲附不附,险象丛生,需要从左右处,攀岩扶壁,才能到达。每至雨天,山水蔓延,飞流直下,落至寺前天井,趣味丛生。层层叠起的庙宇,岩崖相连,令人目眩神昏。

6

满贤林千狮山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满贤林千狮山,“木石不分家”,剑川木雕闻名遐迩,剑川石雕也毫不逊色。石钟山石窟造像与满贤林千狮山石雕狮群,正是剑川石雕跨越千年时空的记忆传承。千狮山石雕狮数量众多,石狮2766只,都根据岩石自然环境倚势而建,一进满贤林千狮山大门,一对特大的石狮子展现在眼前,顺着石阶往上登,两旁都站满了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或立或卧,或蹲或仰,或怒或温,或走或奔,或跳或纵,展示了狮子家族的庞大壮观,活临活现,灵心十足,不可一世。其中最大者称之为“狮王”,狮身高25米、宽12米、长5米,为国内外罕见石雕巨狮,精湛的雕刻工艺加上岩石自然的粗犷痕迹相互相成又被誉为“世界之一绝”,也是展示剑川石雕跨越千年时空的高超技艺的传承。

7

剑湖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剑湖,是云南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由剑湖、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区及面山森林组成,是云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湿地,始建于数百年前的凌空楼阁,面积达2097公顷。终年不涸的泉水,蔚成消闲避暑胜地。剑湖最大的优点是没有遭受污染和损害,保持其天然的自然景色。湖水清澈,远望“天镜”一面,近观游鱼历历可数;剑湖周围是白族聚居的村庄,风光秀丽,四时景观各异,田畴村落如画。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当地的白族把自己的村庄作为起点和终点,身着盛装,成群结队,沿着湖边的村庄游览,逢庙烧香磕头,步行绕剑湖一周,纪念大理国与元朝交战时阵亡的十八员大将,称之为“绕海会”,成为古老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8

剑川木雕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美图 >>

剑川木雕,白族传统工艺的彪焕卓立,与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沿海同行媲美、比肩,逐鹿商海。剑川木雕依托的是白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代又一代白子工匠自强不息的创业、敬业精神。走进剑川木雕的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想必会让你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些许人生启迪。唐南诏至宋大理时期,儒家、佛教文化流传苍洱大地,宫廷、庙宇大规模修建剑川木雕技艺得以升华,直至明清剑川木雕基本上将雕刻工艺中的圆雕、浮雕、浅浮雕、线雕、透漏雕等全套雕刻工艺手法用齐,其雕花层次也从单层线雕、浮雕发展到两至七层的透漏雕花,工艺成熟、精到。各类木雕工艺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小贴士

交通指南:乘车,到大理下关客运北站即可乘坐去剑川的班车;自驾,大理下关至剑川约130公里,2小时10分钟可到达。

温馨提示:爱上大理对大理州各县份的语音介绍会不定期的更新内容,更多更全的语音讲解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以上图文由“爱上大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海面渔灯》

文海

海上扁舟一叶轻,晚来渔火灿流星;

明光倒浸沦浪里,照彻龙宫第几层。

Hash:e9c05aa0f786a78915d0f279915d6e8e01f15fac

声明:此文由 爱上大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