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长岭,从遗忘中归来

千山万山红遍,长岭红叶浪漫。地处我市太行山区的中国传统村落——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眼下已是层林尽染。青石筑屋,劈柴做饭,炊烟袅袅;建池储水,旱来无忧……仿佛一幅山村版的水墨画呈现在游客的面前。

长岭村地势险要,历史久远,山岭延绵数百公里,像是一条长龙,直通山西陵川县

▲长岭村的传统建筑风貌、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和退化,采取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有关资料显示,500多年前的长岭村先人是从山西迁来,地处山沟,村民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因而较完整地保留了小山村的原始风貌,并有诸多的故事和遗迹。2013年,长岭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长岭村的留守老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空心村现象加剧。

▲长岭村破损的老房子给人们出了一道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的考题。

近日,记者从市区驱车北上20余公里到此采访,看到长岭村景色优美,青山环绕,蜿蜒的山岭链条般缠绕在村后,静谧而神秘,只有游人的欢呼声时而打破山村的寂静。

长岭村的民居依山而建,渐深渐高,房舍密集,大都保存完好,被有关部门认定的传统建筑有40处。村落选址巧借自然地形,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远处的古梯田、近处的石头房和环绕在房前屋后的石头小路,山上种类繁多的药材和野菜,以及各种古树名木……构成了长岭村独有的景色,不禁让人感叹农耕文明时期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左图)今年78岁的姬文进老人是村里怀梆剧团的骨干演员。

▲(右图)有朋自远方来,咸米饭来招待。长岭村的咸米饭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五花肉、粉条、海带、豆角、土豆萝卜等食材一应俱全。

村内的古寨更是历史悠久,布局合理,从瞭望、信号,到供水、供粮、宿营等,功能完备。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相映生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

长岭村的怀梆剧团远近闻名,被誉为太行第一怀梆剧团。怀梆,系焦作地区(古怀庆府)特有的地方剧种。该村年近八旬的姬文进老人,从十几岁起就跟着村里老一代人学习唱怀梆,已经唱了60多年了。老人讲,长岭村怀梆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因为地处山区,每当大旱,人们便组织起本村的艺人,不化妆,不登台,不表演,就地围桌说唱,祈天降雨。

▲村中排水沟渠设计合理实用,高度达到50厘米。

▲举办亲情会、红叶节等活动,使昔日冷清的长岭村又热闹了起来。

解放后,村里组建了一个怀梆剧团,一方面活跃山村农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作为村集体的收入项目,每次出去唱怀梆,总是一年半载才会回村,最远唱到沁河以南。凡有重要的节日,长岭村民都要穿上节日戏服演出。村中央跑马场,就是他们的大剧场,斜坡、塄坎就是游客的大看台。闲时,村民都会坐在家门口一边拉胡器一边唱怀梆,欢乐声在山沟沟里回荡。

▲依山而建的石对臼。

▲(左图)石头房、石头墙,错落有致。

▲(右图)散发着原始、古朴韵味的石头房。

长岭村民风淳朴,原来有430多人,因交通、饮水等问题,大都外出打工,或迁到山下居住,现在仅有26户人家,不到百十口人。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十分破落,亟待维修。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岭村几乎被遗忘了。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的加大,长岭村的基础设施正在改善。今年秋季,每天游客纷至沓来。长岭村人在高兴的同时,盼望着能够早日拓宽进村的3公里山路,建个环线公路,村里再建个停车场,发展旅游,让长岭村再红火起来。

▲精准扶贫、全域旅游、保护古村落等政策的出台,为长岭村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图为游客们在驻足观赏红叶美景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龙卿/文、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耀东/图

主编:王晨光 责编:赵晓晓

编辑:唐麦稻 校对:李季衡

Hash:a121ea24ee7eb2c347a3346ed5fcff9291d97768

声明:此文由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